古代人名称谓
(2023-06-17 15:38:50)以名字称
古代人有“名”有“字”,“名”又叫“本名”,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如:《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时年七岁。”(七上)“元方"就是陈太丘儿子的字。刘禹锡《陋室铭》:“西蜀子云亭。”(七下)“子云”是西汉文学家扬雄的字。
以号称
别号,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谥号,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始于西周。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等。白居易、韩愈、王安石谥号“文”,范仲淹谥号“文正”等。如汉高祖就是刘邦,唐太宗就是李世民。
以官位称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如:王维曾官居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杜甫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柳永因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
以书斋称
书斋,指书房。专门放书储藏书的地方,用以书画之地。如:蒲松龄书斋为“聊斋”,世称聊斋先生。梁启超书斋为“饮冰室”,自称为“饮冰室主人”。
以郡望称
表示某一地城或范国内的名门大族。如: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祖籍河东,韩愈世居昌黎县,因之后人称他们为柳河东、韩昌黎。二人又分别有《河东先生集》《昌黎先生集》传世。
以官地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