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中国古陶瓷釉】——黑釉
(2016-12-01 16:09:19)
黑釉是古代瓷器的一种釉色,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通常所见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的瓷器,其釉料中氧化铁比例为8%左右。如将釉层加厚到1.5毫米左右,瓷釉即呈黑色。黑釉釉料可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种。唐代以前属石灰釉,唐代以后基本都改为石灰碱釉。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在浙江上虞、宁波的东汉窑址中发现青釉与黑釉同时烧制。东汉时期黑釉内含铁量为4%--5%,釉呈现深褐绿色乃至黑色,釉层厚薄不均,常有蜡泪痕,并在器表的低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北方黑釉出现比江南地区晚300年。目前所发现北方最早的是河北赞皇县东魏李希宗墓中漆黑光亮的黑釉瓷器。唐代北方烧造黑釉比较普遍,其中最能代表烧制水平的是1972年陕西铜川黄堡镇出土的黑釉塔式盖罐。唐代中期山西浑源窑所烧黑釉瓷碗,外施黑釉,内施白釉,釉色装饰上的变化别具一格。宋、金时期黑釉瓷器烧造量更大。南方地区如建窑、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注重釉装饰,即在光亮润泽的黑釉上装饰结晶斑纹或把剪纸花样移植到黑釉茶盏上。北方一些窑场的黑釉瓷器多以胎釉装饰为主,如剔花、印花、线纹及跳刀法,给单调的黑釉瓷器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明代黑釉瓷器在烧造中更注重釉面装饰。据文献记载,洪武年间景德镇窑烧造过黑釉戗金器。1984年在景德镇明代御器厂遗址永乐文化层中出土了大量的瓷片,其中有一件内外施黑釉的四方印盒,说明在明代宫廷中仍沿用纯黑釉瓷器。此后,明、清两代御器厂所烧黑釉瓷器多为精工细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