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汉时期陶器的发展与瓷器的出现—汉代陶瓷工艺的主要成就(一)

(2016-09-07 15:02:42)

http://a3.att.hudong.com/27/63/19300001056087129360633606323.jpg

      东汉青瓷器的烧制成功,是我国陶瓷史上一项重大的成就,也是一次本质的飞跃。综观汉代陶瓷工艺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龙窑的使用和高温釉的出现。

http://img.mycollect.net/newsImg/201011/03/20101103150316_7655.jpg

      龙窑的使用,根据考古发掘的材料证明,最早是在战国时代广东增城的龙窑,其次即是浙江上虞的东汉龙窑。它的开始估计是从火膛与窑室连在一起的升焰式方窑发展而来,即将窑顶封闭,窑身倾斜,最低的一端为火膛,最高的一端开作排烟口,因窑身依山傍丘,似一条龙自上而下,所以名之为龙窑。龙窑的优点是升温快,降温也快,可以速烧和维持还原气氛,适宜焙烧坯胎较薄、黏度较小的石灰釉瓷器。

http://a1.att.hudong.com/73/19/01300000432220138683191327267.jpg

     从上虞发现的两条东汉龙窑遗址看来,当时已用黏土砖砌窑,一条前段已毁,后段为14°;另一条倾斜度前段为28°,后端为21°,前后端衔接处有明显的折腰现象。根据窑中残留的器物分析,后部温度较低,有严重生烧的缺点(胎质较松,淡粉色,极易破碎,釉层为粉末状,容易剥落)。如此后段倾斜度为14°~20°的龙窑比现代龙窑即窑头20°—中间15°—窑尾10°。其缺点是火焰流速快,热量损失多,前后温差大,燃料消耗大。

      东汉以来一些龙窑尽管有这样一些缺点,但烧成温度以能达到1200℃以上。釉面均匀无裂纹,釉色淡青、胎质细白,胎的薄片微透光,胎釉结合牢固,而且吸水率在0.5%~0.16%。因此说它们与唐代越窑青瓷相比十分接近,甚至基本上已经达到现代瓷器在这方面的要求。

http://s1/mw690/006tVyB3zy74F049REAe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