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类型
“半山类型”彩陶因最初在甘肃和政县半山墓地发现而得名。这个时期的彩陶质地较之马家窑类型稍粗,胎色发黄,往往同上述红、黑两彩合绘的颜色构成黄、红、黑三色交织的图案效果,给人以绚丽多彩的强烈感受。http://s12/mw690/006tVyB3zy73MuSNHyr9b&690
锯齿旋涡纹双耳彩陶瓮,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常见器形有罐、盆、壶等。以壶类居多,其造型特征是直口、长颈、丰肩、圆腹,部分器物的颈部上端附有对称鸡冠状盲耳,一般多在上腹部两端附有扁圆形双系。以这种大型的小口高颈圆腹双耳壶和侈口短颈圆腹双耳罐最为常见。此外,如人头形器盖、双颈小口双耳壶等造型,均是比较稀有的器物。http://s1/mw690/006tVyB3zy73MuXEFUs80&690
旋纹壶,半山类型。高38CM,口径8CM,腹径36CM。
“半山类型”的彩陶多用红、黑两色绘画,也有少量黑色单彩,结构严谨,图案复杂。主要有菱形纹、圆点纹、方格纹、带纹、网纹、弦纹、波折纹、垂幛纹(较马厂类型繁密)、平行纹、折线三角纹、平列弧线纹、同心圆纹等,而以锯齿纹、葫芦纹、和四大圈连续纹最为常见。锯齿纹是半山类型彩陶中最为常见的纹饰,多用在器物的口、颈部,或在腹部作为辅助纹饰出现。旋涡纹与四大圈连续纹也是它惯用的代表性纹饰,多施于壶、罐等大型器物的腹部。四圈内花纹一致,以方格纹和十字圆点纹最为常见。这种对称均衡的构图,严谨规整的作风,以及熟练自如的技巧,形成了它独具一格的特征,并同马家窑类型的旋涡纹和马厂类型的四大圈纹有着承上启下、脉络分明的关系
http://s1/mw690/006tVyB3zy73Mv0SqTCd0&690
彩陶葫芦折线纹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高42厘米,直径45厘米,2002年甘肃景泰出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