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活动简报(一)
——观摩市小语中心组说课研讨活动
文/周瑾
2016年10月28日上午,天津市小语中心组在河北区昆纬路第一小学召开了“基于学科素养的阅读/习作内容选择和确定”说课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由五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各选派两名代表进行立体反思型说课。慈树梅老师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多途径阅读教学方式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观摩了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进行说课展示的十位青年教师都是市小语中心组成员,分别来自天津市五个特级教师工作室。他们说课的内容也是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开展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汇报。其中代表特级教师慈树梅工作室进行立体反思型说课的是河北区育婴里小学惠民老师和河北区昆纬路第一小学刘群老师,这两位老师也是我们课题组的成员。
惠民老师研究的专题是核心素养下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研究。她结合课题研究,选取了神话故事这一体裁在三年级进行群文阅读指导实践。她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标注——汇报——提炼——诵读——总结”六步读书法读懂一篇神话故事,再用这样的读书方法阅读其他的神话故事。
刘群老师研究的专题是核心素养下整本书阅读方式研究。她结合四年级上册童话主题的单元,指导四年级学生进行整本童话书《鲁西西传》的阅读教学。她采用“抓情节”、“演故事”等有效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童话这一体裁的特点。
在这次说课活动中,其他特级教师工作室的青年教师也从各自工作室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立体反思型说课。从文体上看,涉及到了说明文、古诗文、童话、神话故事等。从教学内容上,老师们的研究都围绕着核心素养聚焦目标进行研究,而且已经不再仅局限于单篇,而是由单篇、多篇走向同类文体的教学研究。
说课结束后,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室主任曹媛老师进行了精要点评,她充分肯定了各个特级教师工作室的研究成果。纵看这十节说课,其中童话教学的三节课型可以串联成“学童话”“读童话”“写童话”的教学链;说明文的两节课也可以形成“认识说明文”到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这一序列的目标和梯度给我们的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那就是将学与用充分结合,教学目标要序列化,大胆地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让语文与人文同构共生。此外,曹主任还就“古诗与现代诗歌”、“神话故事与民间故事”等不同体裁的特征、区别进行了阐述,带给大家深入思考。
观摩整场活动,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认真记录,边听边思考。大家纷纷表示要强化目标意识,将今天的收获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深入开展实践研究。
http://s12/mw690/006tQC75zy763yNeUWv2b&690
市教研员何颖老师在主持会议
http://s14/mw690/006tQC75zy763y3EsIRbd&690
惠民老师在说课
http://s9/mw690/006tQC75zy763ybAbLaa8&690
刘群老师在说课
http://s7/mw690/006tQC75zy763yfav7856&690
市教研员曹媛主任在点评
http://s11/mw690/006tQC75zy763yBBO426a&690
课题组负责人、特级教师慈树梅工作室负责人慈老师与大家一起听会
http://s9/mw690/006tQC75zy764hsmtSw98&690
会场
http://s9/mw690/006tQC75zy764hsN44828&690
会场
http://s8/mw690/006tQC75zy763yKA24n57&690
市教研员、天津市特级教师工作室负责人、指导教师与十位说课教师合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