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万石君列传》注释及译文
(2020-05-31 08:59:23)分类: 文言文注解 |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可担任太子太傅的人),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让他担任)九卿;迫近,惮之(因他过于恭敬谨慎而接近自己,景帝也畏惧他),徙(调任)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xún xìng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末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享受着上大夫的俸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在特定的节令,会作为大臣来参加),过宫门阙(皇宫门楼),万石君必下车趋(快走),见路马(皇帝的车驾)必式(手伏在车轼上)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回家拜见),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子孙有过失,不谯让(qiào ràng责骂),为便坐(坐在别室里),对案不食(对着餐桌不肯吃饭)。然后诸子相责(其他的子孙们就纷纷责备那个有错误的人),因(凭借)长老肉袒(裸露上身)固谢罪(坚决地承认过错,请求原谅),改之,乃许。子孙胜冠(成年)者在侧,虽燕居(闲居)必冠,申申如也(显示出严肃整齐的样子)。僮仆(yín谨慎恭敬的样子)如也,唯谨(特别谨慎)。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办理丧事),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品行诚朴),皆自以为不及也。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推崇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文饰浮夸而不够朴实),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身体力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全族的人)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责备)曰:“内史贵人,入闾里(乡里;里门),里中长老皆走匿(逃跑隐藏),而内史坐车中自如(依然如故;不受约束),固当(本来应当)!”乃谢(告别)罢(遣走)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快走)至家。
【参考译文】
万石君名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高祖东进攻打项羽,途经河内郡,当时石奋年纪只有十五岁,做小官吏,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爱他恭敬谨慎的态度,问他说:“你家中有些什么人?”回答说:“我家中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已失明。家中很贫穷。还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又说:“你能跟随我吗?”回答说:“愿竭尽全力侍奉。”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宫做了美人,让石奋做中涓,受理大臣进献的文书和谒见之事,他的家迁徙到长安的中戚里,这是因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的官职到文帝时累积功劳升至太中大夫。他不通儒术,可是恭敬谨慎无人可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做太子太傅,后被免职。文帝选择可以做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石奋,石奋做了太子太傅。等到景帝即位,使他官居九卿之位;因他过于恭敬谨慎而接近自己,景帝也畏惧他,调他做了诸侯丞相。他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因为性情顺驯,对长辈孝敬,办事谨慎,官位做到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做为人臣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们一家。”就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景帝末年,万石君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告老回家,在朝廷举行盛大典礼朝令时,他都作为大臣来参加。经过皇宫门楼时,万石君一定要下车急走,表示恭敬,见到皇帝的车驾一定要手扶在车轼上表示致意。他的子孙辈做小吏,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子孙中有人犯了过错,他不责斥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着餐桌不肯吃饭。这样以后其他的子孙们就纷纷责备那个有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长辈求情,本人裸露上身表示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才答允他们的请求。已成年的子孙在身边时,既使是闲居在家,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齐,显示出严肃整齐的样子。他的仆人也都非常恭敬,特别谨慎。皇帝有时赏赐食物送到他家,必定叩头跪拜之后才弯腰低头去吃,如在皇帝面前一样。他办理丧事时,非常悲哀伤悼。子孙后代遵从他的教诲,也像他那样去做。万石君一家因孝顺谨慎闻名于各郡县和各诸侯国,即使齐鲁二地品行朴实的儒生们,也都认为自己不如他们。
建元二年(前141),郎中令王臧因为推崇儒学获罪。皇太后认为儒生言语大多文饰浮夸而不够朴实,现在万石君一家不善夸夸其谈而能身体力行,就让万石君的大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
万石君迁居到陵里。担任内史的儿子石庆酒醉归来,进入里门时没有下车。万石君听到这件事后不肯吃饭。石庆恐惧,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仍不允许。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也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才责备说:“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里门时,里中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内史坐在车中依然故我,不知约束自己,本是应该的嘛!”说完就喝令石庆走开。从此以后,石庆和石家的弟兄们进入里门时,都下车快步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