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论(三)

(2018-12-21 09:30:52)
标签:

红楼梦

紅樓夢

文化

  《红楼梦》经非正式统计有四二七人之多。除了一些一笔带过的人物,和续作者所创造的卅六人之外,其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再次要人物,往往有着自己的性格语言。

  探春当然也不例外。她有创作力,所以诗社由她发起;她有自知之明,因此不在诗艺上和钗黛争短长;她律己很严,所以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唯独她命众丫鬟秉烛而待;她有担当、有胆量,所以敢在协理家务的时候,蠲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并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给了王善保家的一个耳光子。大观园里,或甚至整个荣、宁国府,没有一个比她更高瞻远瞩,更真知灼见的。我们只要看「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回,就可以知道,她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改革家,有很多地方还符合现代的经济理念。

  贾家或曹家之所以被抄,固有其政治之原因。设若贾府不被抄,是否可以免于沦落的命运,答案仍是否定的。旗人之不善于理家,似乎是一种社会现象,小说里的贾府与现实世界的曹家,都亏空累累。是旗人之生计早就成为问题。俞大维先生就曾面告笔者,他曾看过很多旗人家庭,在清末民初生活的惨状,甚至于沦落到卖儿鬻女的,这正是长期不善持家的结果。

  旗人之所以终于没落至穷困;一个有语言文字丰富多元的满族文化,竟因统治中原,而几近消失,冰冻三尺,实非一日之寒。
  
其实何止是旗人,汉人何尝不是如此。很多百年望族,不是最后落到「树倒猢孙散」的结局。其所以如此之故,在于「饫甘餍肥」之日久,难免耽于佚乐,于是挑战者少,逢迎者多;运筹谋画者无,安富尊荣者众,而收入有限,食口日繁,加以子孙分产,如此三代,不没落者几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