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辫

《红楼梦》至少有两次写宝玉扎辫子,分别是第三回林黛玉二见宝玉:
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稍,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
又如第二十一回史湘云替宝玉梳篦:
在家不戴冠,并不总角,只将四围短发编成小辫,往顶心发上归了总,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自发顶至辫稍,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
《红楼梦》不避讳的写宝玉扎辫子,其理由是我在前文提过清代服饰「男从女不从」的缘故,因为不管满人、汉人都一样,所以不必忌讳。
这里选用了三张清代画家的人物画,分别是罗聘的〈金农像轴〉(图一),任颐的〈冯耕山肖像图〉(图二)、〈三友图轴〉(图三),可以了解当时绑辫子的具体模样。
http://s12/bmiddle/006tbi8Qzy7b5szK7OP6b&690
http://s2/bmiddle/006tbi8Qzy7b5szqSNH81&690
http://s13/bmiddle/006tbi8Qzy7b5syP2Es9c&690
值得注意的是图一的画中人物金农(也是画家),此时头发已经很少了,还是得绑个样子,这是「留发不留人,留人不留发」的执行,没有差别待遇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