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淘漉胭脂膏子
宝玉似乎对胭脂情有所钟,他不仅喜欢吃,第二十三回王夫人的贴身丫嬛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纔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第二十四回宝玉便把脸凑在鸳鸯脖项,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
他还自调胭脂膏子。第九回他和秦钟将去上学,来至黛玉房中来作辞,彼时黛玉纔在窗下对镜理妆,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了学再吃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
第十九回黛玉因见宝玉左边腮上有钮扣大小一块血渍,便问:「这又是谁的指甲刮破了?」宝玉侧身,一面躲,一面笑道:「不是刮的,只怕是纔刚替他们淘漉胭脂膏子,溅上了一点儿。」为此还被黛玉劝戒一顿。
第四十四回宝玉照料平儿补妆,平儿看见那胭脂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彀打颊腮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首先给各位看一下,雍乾时期,胭脂的颜色,并非如今日的偏红色,而是有些偏紫的。这里选两式雍正胭脂红釉碗(图一、二),大家可以参考当时胭脂是什么颜色了。
(图一)《红楼梦》时期胭脂的具体颜色参考。图片来源:http://auction.ig365.cn/sdc/oldimg/aff3/aff37a1df55351a93f905c1a

(图二)《红楼梦》时期胭脂的具体颜色参考。图片来源:http://bbscache1.artron.net/forum/day_100918/100918152677a5b6ecef6008
其次是,宝玉是自制胭脂吗?家里可以自制吗?
关于自制,答案是肯定的。慈禧时宫中女官德龄,和另一位老宫女口述,由金易、沈义羚整理的回忆录《宫女谈往录》,都有记载,并有详细的制作方法可参。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里就不再转录了。
只是按照《红楼梦》所述,宝黛诸人所淘漉的方法知,他们不是自制,而是自调。
其理由是自制的制程很不简单,「所费的工夫,仔细算来确也不少」(德龄《御香缥缈录》语)。最重要的是品质不一定能保证。
而明末清初,市民经济已发展起来了,像胭脂这种仕女普遍需要的化妆品,早有「胭脂作」,甚至「绵胭脂作」的专业作坊,大量专业的生产。
清‧迮朗《绘事琐言》卷四「胭脂」,即有这样的叙述:「今画家所用绵燕脂,俱是紫梗煎汁染成,南北皆有求。其极佳者,则以杭州雀舌为最。雀舌者何?木棉花絮迭成薄圆片,大小不等,以收紫梗汁。既干,剪下每片之边,形如雀舌,其色厚而鲜,余皆不及也。杭州西湖水最清,故煎紫梗色最鲜,非他省所及。烘脂之法:先以净碟贮河水之自澄者,烘手炉上,候水既热,投入燕脂。畧烘片时,用手挤出紫水,另用一碟撇去沉底绵渣,然后烘干。将干时,必息心静候,见其始干,即行移开,不可烘焦,焦则色黑矣。」
从《红楼梦》四十四回平儿理妆所述,平儿「看见胭脂也不是成张的」,知道这时贾府日常用的是成张的绵胭脂,也就是《绘事琐言》引文所说的以木棉花絮垒成薄圆片,以收紫梗花汁,干后剪成如雀舌的一张张成品。
有了这种成品,就可以直接醮湿,沾上手,在手心里调匀,抹在脸颊和唇上。
既然如此,为什么宝黛还要自行淘漉胭脂膏子呢?其答案就在品质。就像宝玉自己讲的:「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
因此平儿理妆,简单的说是用茉莉花粉打底,然后用细簪子挑出一点儿胭脂膏子,在手心里调匀,抹在唇上,下剩的打颊腮。
宝玉对胭脂之考究,应和画家对绘画材料品质之要求近似。清‧邹一桂《小山绘谱》和前述《绘事琐言》引文也都有相同的标准。已往绘画之燕脂与化妆之胭脂,其实是一物。
只是当时人抹胭脂,抹法和今人将整个嘴唇都涂满是不同的,他们只抹上下一点,上唇少些,下唇多些。所谓的「樱桃小口」,大约是这种审美的具体形象(见图三、四)。
(图三)改琦〈秋风纨扇图〉(局部)
(图四)费丹旭〈弄镯图〉(局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