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四姓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姓氏录》的编撰

(2020-04-24 08:02:57)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文化

娱乐

分类: 读书有感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树立李唐皇族的绝对支配地位,压制和消除“山东四姓”在帝国内部的巨大影响力,特意命人编撰了《贞观氏族志》,将所有的氏族按照家族成员的官职和社会地位排列,并且一直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最终按照自己的意志,成功的将皇族和宰相们所属的氏族排在第一位,唐高祖和太宗的外戚家族排在第二,把山东氏族中最有名望的崔氏排在了第三。

       然而,《氏族志》并没有给“四姓”所属的贵族集团带来很大的影响,其社会地位完全没有下滑,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以至于唐太宗手下的三位名臣:魏征、房玄龄和李世绩都仍然与“四姓”联姻,并以此为荣。

       唐高宗继位,宰相李义府向“山东四姓”求婚,被拒绝之后恼羞成怒,君臣二人商量之后,直接来硬的,以皇帝的名义颁布了《禁婚诏》,强行禁止包括“山东四姓”在内的7大姓,11个世系之间的内部通婚,并且将用于婚嫁的财礼与官品直接挂钩。

       然并卵,《禁婚诏》实际上等于给这些大族打了个免费的广告,主动上门求婚论嫁的高官士族络绎不绝,盛况犹胜从前。

       原因很简单,《贞观氏族志》和《禁婚诏》,采用的方法跟现代中国的房地产调控一个思路,总是在提升它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自然给普通百姓造成了“山东四姓”高不可攀的形象。

       公元659年,宰相许敬宗(或许是在武则天的授意之下)上奏唐高宗,建议重新编撰《贞观氏族志》,并将其更名为《姓氏录》,在顺理成章的将武则天为首的皇妃家族列在第一等级的同时,把收录的标准进行了修改,不再考虑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只收录唐代五品以上官员的家族入内:“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

毫无疑问,新的标准得到通过科举考试得到官职的庶族寒门子弟的热烈拥护,其后,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扩大,新晋士族在朝廷和地方政府当中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再加上许多平民通过军功被授予高级官秩,进入士族之列。

这些新晋士族为了抬高自己,凡是姓崔的就自称清河崔氏,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由于在当时根本没办法辨别这些人是真的旧士族还是新士族,“冠冕皂隶,混为一谈”。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既然完全没有办法辨别家世、出身的真假,要么敬而远之保持距离,要么不再将家世门楣做为结为姻亲关系的主要考量因素,如此一来,就门阀贵族们的影响力便不可避免的渐渐式微了。

其实,《姓氏录》之所以能起到这种效果,是因为许敬宗的做法高明之极,等同于不断的往牛奶里加三聚氰胺,市场上的牛奶口碑自然越来越差,最终消费者用脚投票,对所有的牛奶都不相信了,牛奶自然只能卖得跟纯净水一个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