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免役年龄看古人的寿命

(2020-01-25 10:42:21)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文化

娱乐

分类: 读书有感

众所周知,从民国时代上溯两千年,无论是哪个朝代,强盛的也好,衰弱的也罢,国民的平均寿命很少有能超过40岁的,可是翻看史书,高寿的古人似乎又不少。之所以会有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是因为古代医疗水平低、卫生条件不好,相当多的人在10岁以下就夭折了,从而严重的拉低了“平均寿命”。也就是说,假如古人能健康的活过10岁的话,后面吃得饱穿得暖,在和平年代,还是有很大的机会活到6,70岁的,与现在相比,差距并不是很大。

为了证明上述观点,我们来看看秦、汉、唐三个王朝的兵役制度中,男子免役(止役)的年龄分别是多少——朝廷征招百姓服役,最大年龄自然是按照当时的条件来确定的,假如大部分人的实际年龄都达不到50岁,那50岁为上限肯定是没有意义的,也不可能以此为上限。

先看看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按照秦律规定,有爵者56岁免老(止役),无爵古60岁免老。

女儿诡异的梦境与父亲离奇的死亡引发的奇案——《飞翔的父亲》第七幕

汉承秦制,止役年龄在汉武帝时代略有调整,但在大多数时间内,仍然是按照有爵者56岁和无爵者60岁的标准执行的。

唐代最初采用的是府兵制,免役的年龄,唐初是60岁,后又改为61岁,唐玄宗时期一度改为50岁,但持续时间非常短,可以忽略。唐代中期之后改为募兵制,从军变成了职业,并且大多数时间内变成了世袭的,故而没有讨论的价值。

从秦、汉、唐三个朝代的免役年龄来看,都在56-61岁这个区间内,那么在当时的官府眼中,55岁的男子仍然可以上阵杀敌的,肯定不可能是一个行将就木、苟延残喘的老人,不然的话,军队还不得隔三差五的办丧事?所以说,实际存活的年龄,肯定是要高于免役的年龄,即大于60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