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家子出身的窦太后为何表现如此抢眼?
(2019-12-30 13:09:47)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文化娱乐 |
分类: 读书有感 |
本文中的窦太后指的是汉孝文帝的皇后窦氏,名猗房,清河郡观津县。吕太后时,窦猗房以六郡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猗房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然而,窦太后在景帝和武帝两朝几次格外抢眼的表现,完全不亚于饱学之士,让人不禁感到迷惑。
其一,对“黄老之言”的笃信和全力维护。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汉书·传·外戚传上》)——皇帝和族人都这样严格要求,何况他人?
景帝时有一位研究《诗》的博士叫辕固,窦太后将其召来问《老子》,辕固说:“这不过是平常的言论罢了。”窦太后怒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当即便让命令辕固进入兽圈去杀野猪,要不是景帝偷偷赐给他锋利的兵器,可能当场就GAMEOVER了。
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太后谓语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曰:“诺。”
从窦太后推崇“黄老之言”,给儒家下的独到而精辟的论断,“安得司空城旦书乎(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以及见微知著,从卫绾罢黜法家、纵横家看出其废百家之言的倾向,和向景帝建言之时将殷商西周典范信手拈来的态势,不难看出,窦太后对道家、儒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都非常熟悉,同时还对殷商和周朝的政治制度有深刻的认识,而她却是个出身普通农家的女子,不禁让人疑窦丛生。
要知道,即便是在孕育了诸子百家的春秋战国时代,道家和儒家思想都并非主流,故而流传不是十分广泛,更何况秦朝的始皇帝还搞了一波“焚书坑儒”,汉初的平民百姓既没有多大机会接触到,也不可能有系统的学习这些理论,更何况,窦家完全没有这个条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