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文观止》心得体会161

(2024-01-12 09:20:01)

一百六十一、读《游褒禅山记》宋文   王安石

 

1、部分原文及二吴之评。

(原文宋体,二吴之评楷体)

褒禅山亦谓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几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为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予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予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借游华山洞,发挥学道。或叙事、或诠解、或摹写、或道故,意之所至,笔亦随之。逸兴满眼,余音不绝。可谓极文之乐。

 

2、拙感孔见

天下奇景,无不在幽深险远之处,有志向有毅力的人才能到达。光有志向毅力,还须同行人在行进中遇到困难能互相鼓舞,不懈怠不阻拦;还须自己有力量有办法继续前进;还须遇到险境、黑暗要有克服这些困难的必要工具。所以真正能到达幽深险远之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己尽了心力,而其他条件不具备,未能到达,无憾了。然而,自己心力未尽,中途返回了,就不能怪别人讥笑。

又讲到去后洞途中仆地的古石碑,上记山名为“花山”,而当时人皆称为“华山”。感慨悲伤于后人谬其传不能真正昭名实。

荆公此记之游,和他一生变法成败的经历,何其相似乃尔!荆公立下变法目标,既远且险。首先他自己要有经纶天下的能力和宏毅之心;其次还要有同志群贤相助;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和下面官吏的私心破坏,要有不半途而废的决心;第三还必须要有应对之策,克难之力来有效地推行新政。

变法之路当是越向前走越艰难,终因神宗去世,哲宗继位,而遭全面废弃。如同游褒禅山后洞,越向里走越难行,虽荆公有心有力探幽到底,终因相助无伴,克暗无火而返回。

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便一直被诋毁为大奸误国之人,舆论哗然之下,王当能料到身后之论,此不白之诋会延续,历史会真实记载他变法的方略和初衷之心是为国为民吗?因此游记中出现了途中见仆地古碑上有“花山”与“华山”的古今之讹,不由悲叹真隐伪显了。

3、感事学吟 -读《游褒禅山记》

褒禅景色幽,麓洞众吟游。

寺院松风拂,清泉峭壁流。

后山悬窈穴,前彦履艰搜。

绚绝难能达,白云余恨悠。

2024-1-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