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心得体会160
(2024-01-10 11:00:33)
一百六十、读《同学一首别子固》宋文
1、部分原文及二吴之评。
(原文宋体,二吴之评楷体)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 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尝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 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别子固而以正之陪说,交互映发,错落参差。至其笔情高寄,淡而弥远,自令人寻味无穷。
2、拙感孔见
王荆公推行变法,毁誉之争激烈,由当时至后来千年不息。包括此文荆公未达时的二贤人,到荆公当政变法时,曾巩(即子固)也站到了对立面上。
我对历史连半瓶子醋都远远未到,本无资格评价此等大事,但看完此文及相关的史料,忍不住瞎说几句。
我觉得王安石变法,方向是正确的,是合乎历史进步的。但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有二,一是战略对,战术太糙;二是触动了既得利益的阶层,又未取得绝大多人的理解,和群体有能力的推行者,下有政策变法,下有对策破坏。
不以成败论英雄,用来说王荆公合适。
欣慰的是,几千年来的华夏历史,政敌间的斗争都是你死我活,而王安石变法这场政治斗争中,新党得势时,韩埼、欧阳修、司马光、文彦博、富弼、范镇等人,能保人身家庭;旧党重兴时,王安石也得以安然退隐而已。此现象要说是君子之争都不为己,不知可以吗?
3、感事学吟 -读《同学一首别子固》
师友二贤人,江淮各水滨。
志同能合道,互信可推仁。
共进难齐驾,途遥分有循。
忠奸论变法,冬去渐生春。
2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