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文观止》心得体会141

(2023-12-19 10:09:01)

一百四十一、读《范增论》宋文    苏轼

 

1、部分原文及二吴之评。

(原文宋体,二吴之评楷体)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 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曰:否。增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杀帝之兆也。其弑 ,则疑增之本也,岂必陈平哉?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似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前半段多从实处发议,后半段多从虚处设想。只就增去不能早处,层层驳入,段段迴环。变幻无端,不可测识。

 

2、拙感孔见

我觉得此文之论,坡仙有些偏颇了,有点为文而文,理虽成圆,义不能通。

坡仙此文说:“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

又说:“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

三说:“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

秦末天下大乱,陈、吴、项、刘均是谋天下的格局,范增、张良等辈亦从这个角度,各为其主出谋献策。灭秦攻伐之事,孰先孰后,孰敌孰友,是大局观。项羽杀宋义,破釜沉舟渡河救赵,是时秦章邯王离屡败义军,率四十万大军围赵,若赵再灭,秦焰更盛,正不知中原逐鹿,鹿死谁手。此时大敌为秦,岂有范增舍大局而谋项羽,或求己安而走之理? 坡仙此论,是文人酒后茶余潇洒谈兵了,虽言通意顺,而实不可行。

立楚怀王孙为义帝事,纵如坡仙所言那样,算是范增主谋而成。项、刘及当时纷纷揭竿而起的六国之后裔,哪个不明白这是息内讧,同灭强秦的权宜之计?项、范初衷能是要为义帝打天下? 所以选择楚王孙为傀儡,不过是因战国六国中楚最强,亡得最冤,仇恨最大,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立楚代秦,有利于收络天下人心而已。项梁本是楚旧臣,也是一个因素。回看战国七雄时期,哪个国会心甘情愿地称臣于秦? 何况秦末大乱,陈、吴行伍之卒,都想天下,六国之后裔能独服楚王孙?

坡仙诟项轼义帝,破章邯后,项不杀之,范也得进谏除之,假设六国后裔有能强大而代项或刘者,也一定要杀楚王孙。我觉得从始范增认定的就是辅项家叔侄,而非楚王孙。这一点项、范早已心知肚明,坡仙言“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不过是为文而文的逻辑推理罢了。

义帝天下贤主之说,我觉得也很牵强。破秦安天下之智,驭将帅之能,哪一点能看到义帝之贤? 纵按坡仙思路,勉强寻之,说他贤主,也绝不是英主,试想,争天下,安天下,义帝孺子能是刘、项的对手? 他是做不了主子的。

 

3、感事学吟 -读《范增论》

逐鹿中原事,群雄正竞扬。

残秦尚逞獗,新楚岂相伤。

孺子本无命,权臣自主张。

缘刘歧项范,一别两苍茫。

2023-12-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