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心得体会126
(2023-11-30 09:02:00)
一百二十六、读《义田记》唐宋文
1、部分原文及二吴之评。
(原文宋体,二吴之评楷体)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马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齐国之士,待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赐乎? 彰君赐乎? 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
公之忠义满意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2、拙感孔见
常见世之贵显者,徒自肥而已。视亲族不异路人。如公之义,不独难以望以晚近,即求之千古以上,亦不可多得。做是记者,非特以高公之义,亦以望后世相感以效公也。
3、感事学吟 -读《义田记》
晏仲彰君赐,范公贤擅名。
义田千亩稔,贫户阖家生。
辅国边陲静,推仁日月明。
诗文身外事,亦峻领群英。
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