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心得体会75
(2023-09-30 18:32:44)
七十五、读《报任安书》文选
1、部分原文及二吴之评。
(原文宋体,二吴之评楷体)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抑郁而与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然后可以托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在。故…悲莫痛于伤心,…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仆赖先人绪业,得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良效信…,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外之,不能备行伍,…。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向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不时引纲维,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然仆观其为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抚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人,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视,…深幽囹圄之中,…此真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 …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仆虽怯懦苟活…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事,…上计轩辕,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成一家之言…仆诚已著此书,…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此书反复曲折,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然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文情至此极矣。
2、拙感孔见
二吴之评甚是。太史公为李陵事仗义直言而获腐刑,交游亲近畏武帝之怒,不敢一言相救。
太史公身残志不屈,此报任少卿之书,一吐胸中块垒,先述李陵之事的缘由因果,而李既颓其家声,己又佴之蚕室,得出“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的结论,笔锋直君王不明。
其后讲自己如此下场,一死何难!然“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死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之死决不能轻于鸿毛,无毫意义。我要用毕生心血完成史记,要达到“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这个境界。这番话真是烁古震今之言,真如二吴所评“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然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文情至此极矣。”
3、感事学吟 -《读报任安书》
身负泰山任,敢安鸿羽轻?
且将边戍事,留与后人评。
宏业死生忘,云宵魂魄英。
离骚重泣啸,三诵泪盈盈。
202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