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文观止》心得体会59

(2023-09-03 11:46:07)

五十九、读《谏逐客书》史记  李斯列传

 

1、部分原文及二吴之评。

(原文宋体,二吴之评楷体)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崐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此先秦古书也。中间两三节,一反一覆,一起一伏,略加转换数个字,而精神愈出,意思愈明,无限曲折变态,谁谓文章之妙,不在虚字助词乎。

 

2、拙感孔见

汇天下精英,谋乾坤大事,宏志大略者都知此理,然高处不胜寒,非常人之能揣摩。真正能在紧要关头,坚定持真知灼见,不疑不惑,终成大事,非“真龙天子”,非真正领袖不可。《谏逐客书》李斯词锋所指甚健,秦王纳谏胸襟甚阔。此所以天下一统非秦不可也。

 

3、感事学吟 -《李斯》

斯怀不世才,稷下盛名来。

辅政乾坤扫,安邦郡县开。

同文同轨制,立法立衡裁。

晚节殊无保,沙丘事可哀。

2023-8-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