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心得体会39
(2023-08-09 08:33:03)
三十九、读《吴子使札来聘》春秋公羊传
1、部分原文及二吴之评。
(原文宋体,二吴之评楷体)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谒也,余祭也,珍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至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谒也死,余祭也死,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专诸刺僚,而致国于季子。季子不受…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臣子尊荣,莫不欲与君父共之。故许之者,必其可为臣子,贤季子而称名,所以使其为吴臣子也。奇思创解!
泰伯让周,此则兄弟让国,可谓无忝厥祖矣。然不可以为训也。迨于僚、光,骨肉相残,非季子贤明,则流祸不止,此春秋所以重予之与。
2、拙感孔见
季札之贤,固不可疑,前《季札观周乐》已尽明之。然此让国之事甚不可解。我以为以季札之贤首先应阻三兄传弟不传子之议;二是力阻三兄即位即速求死之举;三是兄死返国,既以叔事侄僚,而不阻光刺僚之惨案是不明也。
3、感事学吟 -《季札》
鲁阙乐评精,徐林剑挂行。
贤明传列国,才智服群英。
纵弑何容侄,不君应说兄。
延陵虽北隐,仍是疚难平。
2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