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心得体会29
(2023-07-30 11:14:57)
二十九、读《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
1、部分原文及二吴之评。
(原文宋体,二吴之评楷体)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文只是中间一段正讲,前后俱是设喻,前喻防民口有大害,后喻宣民言有大利。妙在将正意喻意,夹和成文。笔意纵横,不可端倪。”
2、拙感孔见
独断与兼听,福民与防民,百代君王的同一课题。当秉权阶层认定:唯上智与下愚不可移也。百姓们也会认定:食肉者鄙。到唐代,君臣们终悟清楚了水的载覆之能。五千言的道德经把对立统一安邦之道的辩证关系讲得再清楚不过了。慎之读之。
3、感事学吟 -《召公》
辅周煌业丰,完制国初隆。
教谏君民信,剖言壅溃衷。
扶危共和阙,肇创史台宫。
勿剪甘棠郁,千秋颂召公。
202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