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留守儿童童年农村教育 |
分类: 随笔 |
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舍不得打骂我,因此幼时的我很不让人省心。
幼儿园是在离家几百米的一所二层楼房里就读的,老师是一位扎着两个长辫子的年轻小姐姐,她眉眼含笑,从不发脾气,我一点也不怕她。
听说学校后来发生命案,一位妇人偷走别人的婴孩,追捕中不幸在学校坠楼身亡,学校便被封了,老师不愿再留,孩子们纷纷转学,今年回家,那里已经改建成家风故事馆了。
找到我时,我还在埋头翻着垃圾,不肯跟奶奶回去。不知为何,她的力气突然变得好大,死死地攥着我的手,我挣脱不得,只好苦着脸跟奶奶去学校。也许是这一次逃学吓坏了她,之后每次我上课时,她都要固执地守在学校门口,不管老师怎么劝,她不肯离去。当时的我还埋怨奶奶夺走了我逃学的乐趣,暗恨自己上次为什么要走那么远,不然也不会让奶奶这么上心。
孩子的世界总是那么简单,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不需要掩饰,他们可以直白地将喜怒写在脸上,甚至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毁掉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或许是出于嫉妒心理,一个孩子伸手就将我的零食倒在地上,记得那是小小的圆圆的发着香味的巧克力,我都还没来得及尝一口。他将我的东西打翻就回到了位置上,继续和其他伙伴说说笑笑,上课铃响了,我呆呆地看着地上圆滚滚的巧克力,老师讲的话我一句也听不进去。
如今我已经记不清那孩子的模样了,但当时的悲伤和绝望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母亲了,那小小的巧克力,是她给我的念想啊。
由此可知我到底有多恶劣了,我总是跟爷爷奶奶反着干,他们叫我不要做的事,我偏要做,总是将自己置于险地。奶奶三十几岁才有的爸爸,我上面还有个姐姐,等我上幼儿园时,他们已经称得上年迈了,被我贪玩的性子折腾得够呛。
记得有一次我将母亲和妹妹反锁在屋内,妹妹当时不知为何突然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幸好阿姨当时在家,及时给她们开了门。还有一次,我在屋外玩耍,妹妹一人在家,竟一头栽进尿桶里,险些溺死。
但我还是让母亲失望了。
小学一年级在外婆家附近的小学就读,那是一栋破旧的小房子,一年级和二年级合成一个班,前后两个黑板,老师上半节课教一年级,下半节课教二年级。
依稀记得那是个年轻的男老师,他一个人教一二年级的语文和数学,他的脾气有些暴躁,不用上课时翘着二郎腿坐在教室门口,嘴里嚼着泡泡糖,眼神桀骜不驯,问他问题时,他总爱拿书本敲我的脑袋,我于是不敢再靠近他了。
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去那栋破旧的小房子里教书,据说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上过高中的年轻人,这位男老师后来也离开了。学校在我转学后没几年就停止办学了,当年的那些同学也不知去向了。
父母不在身边,外公外婆精力有限,加上我有些贪玩,总是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于是我看起来有些邋里邋遢,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玩耍是天大的事,形象一点都不重要。
我的成绩很糟糕,第一次考试得了31分,我视它为耻辱,却不知那是我考得最高的成绩了。在这之后,我考得最多的便是0分了。
我其实蛮佩服自己的,满分100的一年级基础卷子,我居然连一题都答不对,这其实也是需要天赋的吧。
每次考完试,邻居那位大婶总爱笑眯眯地打趣我:“阿梅,又给你外婆零鸭蛋吃了吗?”
我不是不想学,只是我实在听不懂又不敢问老师,而且考砸了老师不管,外公外婆不骂,我便也觉得无所谓了。
总之,我们两方的家长不和,时常掐腰对骂,也因此,那小女孩看我格外不顺眼,经常捉弄于我,比如朝我身上吐口水,在我的后背贴小纸条,说我是傻瓜,还联合其他同学一起排挤我。
我成绩糟糕,身上又总是搞得脏兮兮的,她的离间计便得逞了。等我离开外婆家里,跟我玩得好的只有一个女孩。
除了蜜蜂以外,我们还会抓小蝌蚪、小青蛙、泥鳅、蜻蜓、蚯蚓、蟑螂等。我用一根长长的小棍子,刺穿青蛙的嘴和尾部,将它们穿成一串带回家,将小蝌蚪用拇指捏爆,蚯蚓钻进泥土里逃生,我扯住它的尾巴,将它生生扯成两半,扔给鸡吃,我还会用打火机将蟑螂活生生烧死。
如今想来,当时的我对于那些可怜的小动物来说,简直就是魔鬼啊。我至今想不通,为什么儿时的我们完全不懂得尊重生命呢?似乎意识不到那些小动物也会感到疼痛,不知道它们的生命也只有一次,半点也感觉不到自己的残忍所在。
我成绩一塌糊涂的事外婆也曾打电话告诉母亲,她不知如何是好,便问我想要什么,其实我最想要的是母亲回到我的身边,但我知道不可能,便随口说我想要一辆自行车。母亲答应我考试满分就送我自行车,其实我根本就不会骑,也对自行车不感兴趣,也因此,我的成绩并没有半分长进。
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我的语文数学皆为0分,母亲担心我再这样下去这辈子就毁了,便将我接走了。
新的学校不让插班,母亲也担心我跟不上,于是让我从头开始学起。那学校有好几层高,教室里干净明亮,老师至少也是大学毕业,他们不用闽南语教学,而是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写错了、考砸了会被老师打手板甚至罚站,我“被迫”变成一名成绩还算优异的学生,第一次考试便得了满分,连父母都觉得不可思议。
我也觉得不敢想象,原来我不是天生蠢笨,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呀。原来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他们的起跑线根本就不一样,我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村里外出打工的父母最后还是选择把孩子接到身边了。
外婆家的学校停办后,姐姐转到镇上读书,等父母好不容易走关系为姐姐争取到插班名额,将姐姐接到身边时,她已经读初二了。她早已习惯了迟到逃课抄作业,难以适应新学校高强度的学习环境,半学期后姐姐不顾母亲的苦劝辍学了。
后来姐姐在厂里打了几年工,三年前找父母借了点钱开了童装店,如今日子过还可以,即便如此,她依然时常叮嘱我:“妹妹,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啊。”
我时常在想,如果当初我的成绩比姐姐的要好一些,那么母亲接走的会不会就是姐姐而不是我,那我的人生将完全不一样。
正如我当年逃学考零分,被校园霸凌,残害小动物般,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可能会毁了孩子一辈子,留下终身难忘的痛。
农村落后的教学条件,贫乏的资源,老一辈的溺爱,留守儿童们想靠读书走出大山实在太难太难。其实父母的艰辛可以理解,城市的开支大,将孩子带在身边他们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但这远远抵不上因为缺乏陪伴给孩子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