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分类: 园所新闻 |
摘要: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学习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 音乐 学习 发展
一、音乐学习与儿童的语言发展
学习音乐对儿童语言发展是起促进作用的。一首好的歌曲同样是一首好的诗歌。儿童在接触大量优秀歌曲和有节奏的诗歌朗诵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音乐语汇,而且扩大了词汇的积累,增加了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此外,音乐与口头语言同样具有高低、强弱、快慢、音色变化等表情因素,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多利用机会促进儿童认识这些表情因素,这对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很有益的。音乐也是一种声音,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声音,它是富有情绪色彩的音乐性的声音,音色悦耳,音调柔和,节奏明朗,韵律协调,是一般声音所无法比拟的。
二、音乐学习与儿童的认知发展
1.促进儿童的感知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我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声音无处不在,我让他们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如钟表声、脚步声、风声、雨声、动物的叫声等,感知并结合节奏体验二拍、三拍、四拍音乐的不同,并配合身体动作来表现,让幼儿感知威武、雄壮、有力的音乐;舒缓、轻柔的音乐和圆舞曲不同的风格。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觉探究,使幼儿听辨声音的能力和自觉性得到提高。
2.促进记忆力发展
音乐是在时间持续中展开形象的,因此,音乐记忆力是人们进行认识活动时所不可缺少的基础能力,更直接影响到个人感知音乐形象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在能够对音乐进行记忆的基础上,才可能对音乐形象进行审美感知。我发现,进入幼儿园不到半年的小班幼儿也能表现出较强的音乐记忆能力,多数幼儿在听到熟悉的律动音乐头几个音(甚至只听了1-2个音)后,就马上做出该律动的动作,可见,音乐记忆能力在他们身上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展现。
3.促进想象、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音乐活动往往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又更是幼儿从音乐活动中获取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观察到:只要是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孩子常常会在各种场合自发地并且旁若无人地长时间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活动之中。记得有一天晨间活动,赵俊逸小朋友在玩建构游戏时,我发现他把一块建构插塑板夹在脖子下面到处乱走。我就狠狠的批评他,生怕他被扎着。可当她的母亲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回答,我是在用小提琴拉一支非常好听的音乐。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的幼儿教师,当时我为自己吵了赵俊逸而感到后悔,并为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而感到高兴。鉴于这种自由想象对于儿童有着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以致能够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在这种活动中锻炼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因此,老师应有意识地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来引发和支持这类音乐活动,促使幼儿音乐想象力的发展。
3.音乐与情感的发展
我在组织一次中班音乐活动:歌曲《睡吧,小宝贝》时,我为孩子们讲:“你们来当布娃娃的爸爸、妈妈,来哄你的小宝宝睡觉”,孩子们很快便投入了感情,用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轻轻的拍着自己的“小宝宝”,整个活动非常温馨、浪漫。在学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时,我先根据歌曲内容为孩子们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然后学习歌曲,当唱至第二段:“它的妈妈年纪大,躺在家里飞不动,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有的孩子都感动的流出泪水,乌鸦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正因为音乐如此擅长于抒发情感和引发情感,所以又被人们公认为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够直接而强烈地影响人们的感情,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高尔基在他的自传体小说《人间》中谈到倾听音乐的体验时说:“奇妙的音乐在心灵深处引起的强烈感情可以使人忘记一切”;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说:“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也说过:“用最直截了当的意思来说,感情和心绪是音乐的内容”。
一次,我组织大班音乐活动—歌曲《小树叶》时,我把孩子们分成男、女两组,由女孩子演唱第一段,表现小朋友用关心同情的情感询问小树叶在离开妈妈后是否感受到害怕;由男孩子演唱第二段,表现小树叶勇敢而自豪地回答,春天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样的组织形式孩子们都表现得很好。后来有一幼儿提议男孩唱第一段,女孩唱第二段,孩子们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尽力地体会和表现,结果男孩子在演唱第一段时表现出了深切的同情和温柔的关怀,女孩子在演唱第二段时也表现出了生气勃勃的勇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自豪感,孩子们通过音乐把自己的情感流露和展现出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音乐与幼儿意志培养的发展
音乐活动是人的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儿童的音乐活动是逐步复杂化的,无论是学歌唱还是律动或是打击乐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儿童要有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达到确定的目标。音乐更多地是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儿童要调节自己与音乐、与他人的关系,努力集中注意力调控自己的行动。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孩子们调控能力还很低,常常是老师用伴奏来跟随他们的。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太注意自己与他人、与音乐的关系;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自我调控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但还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到了大班阶段,儿童基本能够较好地与音乐、与同伴融合在一起,并且能跟随教师的伴奏或师的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表达音乐活动。因此,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意志品质是应该并且可能通过音乐活动来加以培养的。
总之,音乐是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之上的,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音乐学习必须引导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使音乐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果教幼儿学习音乐与教育脱节,这样的音乐活动就不可能发挥音乐应有的教育功能。只有把握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幼儿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和特点,从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切合音乐教育实际需要向幼儿进行教育,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特有的教育功能,逐步完成音乐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音乐学习对儿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以后在设计和实施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时刻把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思考的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力争使每一个音乐教学活动都发挥出更有效的全面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