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医生:你不会白死的!
(2020-01-07 10:19:22)
杨文医生:你不会白死的!
郑殿兴
北京民航总医院的杨文医生死了——被患者家属残忍杀死了!
消息传开,对行凶者的痛斥、谩骂和对医生加强保护(如设立安检、完善法律……)之声,很有些铺天盖地了。与此同时,一些人内心的隐忧,亦悄然而生了:杨文医生,会不会白死喽?
这儿的白死之忧,不是忧杀人者会否遭严惩,是忧在有人对“医患矛盾”的闪烁其词,让人对“医闹”“医暴”(“医闹”“医暴”应有所分别:“医闹”,有些有可理解因素;“医暴”——甭管伤医、杀医,皆“零容忍”)由此能否得到根治、综治,忧心忡忡了。
我理解此忧,我心中亦闪过此忧……但我确信:此忧,杞人之忧也。
有人说,治理“医闹”“医暴”,不能离开“医患矛盾”背景;有人说,“医患矛盾”乃医、患双方事,非患者一方事——医方,诸如医生、医院和医疗体制或者说医疗制度、机制的问题,更不能无视、忽视啊!
我对此说,颇有同感、颇为赞同。
某些医生的态度恶劣、轻慢,不必说了;某些“关键”部门医生的“收红包”,也不必讲了,单是“用药激励导致医疗供给畸形”即“医生用药提成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和“技术检查供给过度过滥”问题,就“使患者不堪忍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尹汉宁先生文集《简约言说》第108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而“畸形”、“过滥”导致大药方、大检查、大手术“使患者不堪忍受”的“三大”问题,不就是产生“医患矛盾”的主要根源(至少,也是主要根源之一吧)吗?
对“住院15天就得出院”的规定,谓之草菅人命,夸大、夸张了——但要说此规极无医德、极不人道,较为准确了。令人惊诧的是,(住院15天就得出院)“现象普遍存在,却无明文规定”——如此奇葩、如此荒诞?对病人和病人家属有益?还是有害?“89岁老人中风后辗转四家医院”——最终情况是,“12月3日,老人被转往第四家三甲医院,住院第三四天后时发烧加重,病情危急。12月21日,老人因病离世。”(2019年12月31日《文摘报》——《破解“十五天就得出院”难题》)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不仅出院入院折腾,还会出现重复检查检验的情况……费时费力又花费不少。”
此之奇葩、荒诞,是医生、医院问题,还是(主要是)医疗体制、制度的问题?尹汉宁先生为啥提出“进一步明确医疗服务的功能定位。公立医疗服务是公益事业,所提供的是公共产品,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尹汉宁先生又为啥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医疗制度改革”(《简约言说》第108页)?此中缘由,“小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
公立医院“公益事业”定位,倘仅停留于书面——实践中的太多变味、太多变形、太多变异……能不带来“医患矛盾”吗?而“医患矛盾”的积累(加之一些患者家属不明智、不理性),能不演变成“医闹”吗!正如有识者所言,离开根本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医闹”及杨文医生那样的厄运,很难说是最后一例了。
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依然坚信:杨文医生不会白死!因为,我们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政府——“健康力量”永是主流,“纠错”“纠误”从不含糊!2005年后,对“基本不成功”的医改进行“再医改”,便是明证嘛!所以,亟待深化的医改不管咋儿难,对“‘基本不成功’的医改进行‘再医改’”的完善、提高——或曰“再再医改”,决不会遥遥无期。
重温一下“不白死”“不白说”,更加坚信不疑了。大学生孙志刚被收容、被打死的“不白死”,我们记忆犹新:恶法——“收容遣送法”废除了;恶行——“收容遣送”没有了!蒋彦永先生将“非典”情况公之于众(国内媒体没一家敢刊登,是“出口转内销”的)的“不白说”,我们更是记忆犹新:公开,让疫情得到了控制,民众减少了病害!公开,让隐瞒疫情说假话的卫生部、北京市等官员遭到免职或相应处分!公开,让信息条例实施、信息公开化普及、新闻发言人制度铺开……迅即成为事实!
有如此“不白死”“不白说”,还有贪腐药监局长郑筱萸的被处极刑,还有……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壮士断腕的决心、魄力,让我们对“再再医改”即根治“医闹”“医暴”,愈加信心满满了!
我要高喊,要向老天高喊:杨文医生,你不会白死的!治理“医闹”“医暴”,一定会有显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