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姜又在“乱吼”了!

(2018-04-09 10:05:58)

 

老姜又在“乱吼”了!

 

郑殿兴

 

“老姜”者,姜胜群先生也。

“又在‘乱吼’”呢,自然是老姜不遗余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之后的“乱吼”——杂文观上的“乱吼”。

杂文选《蒿香集》自序——《我们的杂文我们说》在《杂文月刊》露面后(201712期上),我便有个预感:一定会令有些人不快,一定会有些“反响”的。果然,老姜第一个跳将出来当了急先锋——以《鲜花代替不了手术刀》(见“老姜一声吼”博客),开始“乱吼”了。

“乱吼”,具体乱在哪儿了?

乱在文、题不符。稍有写作常识者,见了(《鲜花代替不了手术刀》)题儿,都会以为老姜批的一定是“鲜花可以代替手术刀”之“谬”!可此“谬”,自序里一丁点影儿也没有!俺“当歌则歌,当批则批,或歌、批渗透相间如‘骨肉相连’……不搞对立,不走极端,才是操弄杂文的正路”的观点和以此编选、出版的《蒿香集》,白纸黑字儿在那儿摆着呢,不信您瞧嘛。

对杂文之喻说,于匕首、投枪与银针、良药与鲜花、掌声外,还有解剖刀、手术刀、啄木鸟、刺玫瑰、号角、旗帜、灯火……但这些说法儿,多可囊括在《蒿香集》那几个栏题里。譬如手术刀,便属银针、良药一类的。为了整齐、对称,我在栏题、自序里选用的都是银针、良药,没用手术刀一词。这,就不合老姜心意了,就有“鲜花代替手术刀”嫌疑了?唉!忒可笑了吧?

弄标题党花活,玩“歪批三国”小把戏……就为扑朔迷离便于宣扬歪理是吧?直说好不啦!倘您不敢承认这个,那您还是赶紧去医院——千万别神经喽,别成了中国的、新式的“唐吉坷德”。

乱在主观臆断。为了否“鲜花”“掌声”杂文,为了贬“鲜花”“掌声”杂文,老姜在没看过《蒿香集》毫无依据情况下,便想当然地下了如此“很显然”断语:“郑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的鲜花与掌声,是指单纯意义上的表扬与赞赏。”

唉!您老姜在瞎嘚啵、“乱吼”之前,一定看过名家的“鲜花”“掌声”吧?夏衍的《野草》、孟超的《枫叶礼赞》……都是“鲜花”“掌声”名篇啊。鲁迅先生的杂文,“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也有繁弦急管的纵情歌唱。”(矛盾语)这儿所说的“纵情歌唱”,就是那个时代的“鲜花”“掌声”嘛——譬如《战士和苍蝇》,便是鲁迅先生向“苍蝇”掷出匕首、投枪同时,献给、报以“战士”的“鲜花”“掌声”啊!

还有呢,三年前《人民日报》文艺部、河北省文明办、《杂文月刊》和北京市杂文学会、河北省杂文学会联合举办的杂文征文“善行民族风”——征文本身,就很有“鲜花”“掌声”韵味哎;获得一等奖且是打头的杂文《关注“小善”的放大效应》(作者司徒伟智),就是当代“鲜花”“掌声”代表作之一啊!

在此,我得问一下老姜了:如此篇章是不是杂文?是不是仅有“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的杂文?孔子早说了,不看人脸色说话“谓之瞽”。所以,我还得活用一下此言补问老姜一句了:不管实际不看事实就“乱吼”,是不是心瞎眼也瞎了?

乱在对终极性、根本性的认识。我们为何写杂文?为了批判而批判?非也!终极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促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不断实现更高层次的真善美……为了这个终极、根本目的,我们可以写鞭挞腐败、针砭时弊的杂文,在扫除假恶丑不断清障、拓路上,来体现终极性、根本性;也可以杂文对现实的真善美送上“鲜花”、报以“掌声”,从而带来“放大效应”,同样是终极性、根本性体现啊。显然,拒绝后一种杂文、后一种体现,肯定“会有碍杂文目的终极性、根本性的实现”啊!

当然,以此为目的操弄杂文,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终极性、根本性实现——它与杂文质量高低、优劣,影响大小、好坏……有直接关联。这,用不着赘述了吧?

老姜只认可批判性杂文,对“鲜花”“掌声”杂文总是摇头儿,总投来鄙视、厌恶的目光。至此,我就不能不说了:您批的“鲜花代替手术刀”之缪,纯属子虚乌有——您话言话语流露出来的“唯批观”——“有碍杂文目的终极性、根本性的实现”的“唯批观”,却板上钉钉了!

俗话说,林子大了啥鸟儿都有——对胡、鲁“扯平”(即把伟大的鲁迅先生与持亲蒋、反共、“复国”立场的右翼文人胡适“扯平”、相提并论)之谬,老姜都敢扮演“衍太太”角色为之拍手、叫好,如今又在杂文观上一劲儿搅浑水,也就不难理解了——错误思维的本能、惯性反映嘛!

很有些时日了,杂文领域的两大谬说总有点儿阴魂不散:一个是“新基调”;一个是(“老姜们”极力兜售的)“唯批观”。“新基调”虽有些臭了,却难说绝迹;“唯批观”呢,依然很有些迷惑性……也正因此,便有了那篇“含蓄”批评两大谬说的自序——《我们的杂文我们说》。

最后,我要郑重地向老姜道声谢:在您的“乱吼”激励下,让我的“含蓄”纠偏终于走向了全面、深入的批谬。

谢谢老姜了!

 


017
12月上)一文中说:“……杂文是匕首、投枪,也可以是银针、良药,更可以是鲜花、掌声……倘仅仅停留在‘抨击’上,怕会有碍杂文目的终极性、根本性的实现吧?”

此话很是令人困惑。

困惑一,杂文是匕首、投枪,银针、良药,早已是定论,无需多言。但是,说杂文是鲜花、掌声,而且加了一个“更”字,实在难以苟同。很显然,郑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的鲜花与掌声,是指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千古文章,内容体裁百态,表扬与赞赏之文多去了,但绝非是杂文。杂文的本质是批判,当然,郑先生在文章中称之为“抨击”,亦未尝不可。批评也好,抨击也罢,都同单纯意义上的表扬与赞赏是两回事。笔者虽然阅历有限,但杂文尤其是经典杂文,还是读过一些,还从未见识过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之“杂文”。相反,倒是读过一些看似表扬与赞赏,实则辛辣讽刺的杂文。表扬信写得再有文采,上升到文学作品高度,充其量也只是散文,不是杂文。笔者尚未拜读郑先生的《蒿香集》,实在想象不出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杂文”是什么样式,这是困惑一。

困惑二,不明白郑先生所说的“倘仅仅停留在‘抨击’上,怕会有碍杂文目的终极性、根本性的实现吧?”

什么是杂文的“终极性、根本性”?杂文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从不同的视角,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剖骨析髓,穷形尽相;针砭时弊,矫正世风;鞭挞腐败,倡导清明。其作用有目共睹,何时“有碍杂文目的终极性、根本性的实现”了?难道除此之外,杂文还有别的作用么?郑先生没有说明,笔者不好胡乱猜测,这是困惑二。

笔者以为,写什么,怎么写,是每个作者的权利,作者可以用不同的文体,抒发不同的情怀。一辈子只写吟风弄月,或只写“羊羔体”,也可以成为作家,也不耽误获奖。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之类文章,亦是文学百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杂文不同,“即使要悦目,所要的也是耸立于风沙中的大建筑,要坚固而伟大,不必怎样精;即使要满意,所要的也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用不着什么雅。”(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杂文不是杂货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如果筐里只是装了一把生了锈的投枪,钝了刃的匕首,其余的是些瘙痒的按摩器,助兴的小喇叭,以及鲁迅先生在《小品文的危机》中罗列的那些“小摆设”,然后在筐外贴上“杂文”的标签,“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一个肿瘤疾病患者,需要鲜花的慰藉,更需要切除肿瘤的手术刀。杂文就是切除社会痼疾的手术刀。鲜花代替不了手术刀。所以,“鲜花”开得再鲜艳;“掌声”鼓得再热烈,被郑先生称为“抨击”的杂文,也大可不必汗颜。

 

·        

(2018-03-28 05:53:09)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转载

郑殿兴先生在《我们的杂文 我们说——杂文选「蒿香集」自序》(载于杂文月刊 201712月上)一文中说:“……杂文是匕首、投枪,也可以是银针、良药,更可以是鲜花、掌声……倘仅仅停留在‘抨击’上,怕会有碍杂文目的终极性、根本性的实现吧?”

此话很是令人困惑。

困惑一,杂文是匕首、投枪,银针、良药,早已是定论,无需多言。但是,说杂文是鲜花、掌声,而且加了一个“更”字,实在难以苟同。很显然,郑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的鲜花与掌声,是指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千古文章,内容体裁百态,表扬与赞赏之文多去了,但绝非是杂文。杂文的本质是批判,当然,郑先生在文章中称之为“抨击”,亦未尝不可。批评也好,抨击也罢,都同单纯意义上的表扬与赞赏是两回事。笔者虽然阅历有限,但杂文尤其是经典杂文,还是读过一些,还从未见识过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之“杂文”。相反,倒是读过一些看似表扬与赞赏,实则辛辣讽刺的杂文。表扬信写得再有文采,上升到文学作品高度,充其量也只是散文,不是杂文。笔者尚未拜读郑先生的《蒿香集》,实在想象不出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杂文”是什么样式,这是困惑一。

困惑二,不明白郑先生所说的“倘仅仅停留在‘抨击’上,怕会有碍杂文目的终极性、根本性的实现吧?”

什么是杂文的“终极性、根本性”?杂文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从不同的视角,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剖骨析髓,穷形尽相;针砭时弊,矫正世风;鞭挞腐败,倡导清明。其作用有目共睹,何时“有碍杂文目的终极性、根本性的实现”了?难道除此之外,杂文还有别的作用么?郑先生没有说明,笔者不好胡乱猜测,这是困惑二。

笔者以为,写什么,怎么写,是每个作者的权利,作者可以用不同的文体,抒发不同的情怀。一辈子只写吟风弄月,或只写“羊羔体”,也可以成为作家,也不耽误获奖。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之类文章,亦是文学百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杂文不同,“即使要悦目,所要的也是耸立于风沙中的大建筑,要坚固而伟大,不必怎样精;即使要满意,所要的也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用不着什么雅。”(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杂文不是杂货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如果筐里只是装了一把生了锈的投枪,钝了刃的匕首,其余的是些瘙痒的按摩器,助兴的小喇叭,以及鲁迅先生在《小品文的危机》中罗列的那些“小摆设”,然后在筐外贴上“杂文”的标签,“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一个肿瘤疾病患者,需要鲜花的慰藉,更需要切除肿瘤的手术刀。杂文就是切除社会痼疾的手术刀。鲜花代替不了手术刀。所以,“鲜花”开得再鲜艳;“掌声”鼓得再热烈,被郑先生称为“抨击”的杂文,也大可不必汗颜。

 

·       

 

鲜花代替不了手术刀

(2018-03-28 05:53:09)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转载

郑殿兴先生在《我们的杂文 我们说——杂文选「蒿香集」自序》(载于杂文月刊 201712月上)一文中说:“……杂文是匕首、投枪,也可以是银针、良药,更可以是鲜花、掌声……倘仅仅停留在‘抨击’上,怕会有碍杂文目的终极性、根本性的实现吧?”

此话很是令人困惑。

困惑一,杂文是匕首、投枪,银针、良药,早已是定论,无需多言。但是,说杂文是鲜花、掌声,而且加了一个“更”字,实在难以苟同。很显然,郑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的鲜花与掌声,是指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千古文章,内容体裁百态,表扬与赞赏之文多去了,但绝非是杂文。杂文的本质是批判,当然,郑先生在文章中称之为“抨击”,亦未尝不可。批评也好,抨击也罢,都同单纯意义上的表扬与赞赏是两回事。笔者虽然阅历有限,但杂文尤其是经典杂文,还是读过一些,还从未见识过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之“杂文”。相反,倒是读过一些看似表扬与赞赏,实则辛辣讽刺的杂文。表扬信写得再有文采,上升到文学作品高度,充其量也只是散文,不是杂文。笔者尚未拜读郑先生的《蒿香集》,实在想象不出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杂文”是什么样式,这是困惑一。

困惑二,不明白郑先生所说的“倘仅仅停留在‘抨击’上,怕会有碍杂文目的终极性、根本性的实现吧?”

什么是杂文的“终极性、根本性”?杂文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从不同的视角,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剖骨析髓,穷形尽相;针砭时弊,矫正世风;鞭挞腐败,倡导清明。其作用有目共睹,何时“有碍杂文目的终极性、根本性的实现”了?难道除此之外,杂文还有别的作用么?郑先生没有说明,笔者不好胡乱猜测,这是困惑二。

笔者以为,写什么,怎么写,是每个作者的权利,作者可以用不同的文体,抒发不同的情怀。一辈子只写吟风弄月,或只写“羊羔体”,也可以成为作家,也不耽误获奖。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之类文章,亦是文学百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杂文不同,“即使要悦目,所要的也是耸立于风沙中的大建筑,要坚固而伟大,不必怎样精;即使要满意,所要的也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用不着什么雅。”(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杂文不是杂货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如果筐里只是装了一把生了锈的投枪,钝了刃的匕首,其余的是些瘙痒的按摩器,助兴的小喇叭,以及鲁迅先生在《小品文的危机》中罗列的那些“小摆设”,然后在筐外贴上“杂文”的标签,“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一个肿瘤疾病患者,需要鲜花的慰藉,更需要切除肿瘤的手术刀。杂文就是切除社会痼疾的手术刀。鲜花代替不了手术刀。所以,“鲜花”开得再鲜艳;“掌声”鼓得再热烈,被郑先生称为“抨击”的杂文,也大可不必汗颜。

 

·          

鲜花代替不了手术刀

(2018-03-28 05:53:09)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转载

郑殿兴先生在《我们的杂文我们说——杂文选「蒿香集」自序》(载于杂文月刊 201712月上)一文中说:“……杂文是匕首、投枪,也可以是银针、良药,更可以是鲜花、掌声……倘仅仅停留在‘抨击’上,怕会有碍杂文目的终极性、根本性的实现吧?”

此话很是令人困惑。

困惑一,杂文是匕首、投枪,银针、良药,早已是定论,无需多言。但是,说杂文是鲜花、掌声,而且加了一个“更”字,实在难以苟同。很显然,郑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的鲜花与掌声,是指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千古文章,内容体裁百态,表扬与赞赏之文多去了,但绝非是杂文。杂文的本质是批判,当然,郑先生在文章中称之为“抨击”,亦未尝不可。批评也好,抨击也罢,都同单纯意义上的表扬与赞赏是两回事。笔者虽然阅历有限,但杂文尤其是经典杂文,还是读过一些,还从未见识过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之“杂文”。相反,倒是读过一些看似表扬与赞赏,实则辛辣讽刺的杂文。表扬信写得再有文采,上升到文学作品高度,充其量也只是散文,不是杂文。笔者尚未拜读郑先生的《蒿香集》,实在想象不出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杂文”是什么样式,这是困惑一。

困惑二,不明白郑先生所说的“倘仅仅停留在‘抨击’上,怕会有碍杂文目的终极性、根本性的实现吧?”

什么是杂文的“终极性、根本性”?杂文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从不同的视角,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剖骨析髓,穷形尽相;针砭时弊,矫正世风;鞭挞腐败,倡导清明。其作用有目共睹,何时“有碍杂文目的终极性、根本性的实现”了?难道除此之外,杂文还有别的作用么?郑先生没有说明,笔者不好胡乱猜测,这是困惑二。

笔者以为,写什么,怎么写,是每个作者的权利,作者可以用不同的文体,抒发不同的情怀。一辈子只写吟风弄月,或只写“羊羔体”,也可以成为作家,也不耽误获奖。单纯意义的表扬与赞赏之类文章,亦是文学百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杂文不同,“即使要悦目,所要的也是耸立于风沙中的大建筑,要坚固而伟大,不必怎样精;即使要满意,所要的也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用不着什么雅。”(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杂文不是杂货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如果筐里只是装了一把生了锈的投枪,钝了刃的匕首,其余的是些瘙痒的按摩器,助兴的小喇叭,以及鲁迅先生在《小品文的危机》中罗列的那些“小摆设”,然后在筐外贴上“杂文”的标签,“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一个肿瘤疾病患者,需要鲜花的慰藉,更需要切除肿瘤的手术刀。杂文就是切除社会痼疾的手术刀。鲜花代替不了手术刀。所以,“鲜花”开得再鲜艳;“掌声”鼓得再热烈,被郑先生称为“抨击”的杂文,也大可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