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对比教案
(2018-04-16 22:42:21)
|
一次备课 |
二次备课 |
备注 |
教学目标 |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
|
|
教学准备 |
例1主题图、彩色笔 |
例1主题图、彩色笔、点子图 |
多了点子图 |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52×10
43×30
|
一、复习铺垫 1、笔算
14×2= 2、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
突出竖式算法归纳 |
教学过程 |
二、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这是求12个14是多少的问题,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
突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以问题设计为引线,引出竖式的探究活动 |
教学过程 |
2、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把一本书看作一个圆点,在纸上画一画,就会画出一组点子图。全班4人一组,每组一张点子图,在图上分一分,画一画。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
使用点子图,使学生把抽象的算理简单化,使学生能找到探索的方法。 |
教学过程 |
3、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
3、指导列出竖式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5)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
改变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过程,让学生自己列竖式。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增加2个问题,找到知识的增长点。 |
课堂练习 |
4、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抽同学回答,集体订正。找出错题原因,并且改正。 |
大量删减不必要的练习,把重点放在重难点的突破,易错点的纠正上。 |
板书设计 |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口算:14×4=56
2套书的本数←
10套书的本数←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