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而教师的任务就是让每颗种子都发芽,而音乐游戏则是促使每颗种子都发芽的有效手段。游戏化音乐教育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的特殊成分,它还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多样、具有游戏化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快乐的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带来的各种美,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产生愉悦的心情。
最近,我阅读了《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设计与指导》一书,这本书包含了音乐歌唱、欣赏、韵律、打击乐的设计与指导以及音乐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与指导、世界流行的音乐流派、奥尔夫音乐游戏,介绍了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教育活动教案、幼儿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游戏活动等内容。给教师提供了很全面的素材。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成人爱音乐、幼儿更爱音乐。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本人有以下几点感悟:
喜欢游戏是孩子天性,也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促进幼儿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情感发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从幼儿个体发展的历程来看,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相关,同时游戏也代表着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它是通过声音直接、生动、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但它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之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一座桥梁呢?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音乐游戏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能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激发幼儿创造性和探索精神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游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幼儿年龄特点、知识经验以及兴趣需要等来挑选适合音乐游戏,再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根据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适当的筛选或改编。《指南中》艺术领域部分讲到3-4岁幼儿会经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
其次要创造良好的音乐游戏环境。要让幼儿对音乐游戏产生兴趣,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环境至关重要。在音乐游戏《袋鼠》活动中,教师用小花、小草、大树等提前将活动场地布置成大森林,并和幼儿都装扮成袋鼠,幼儿很快就被周围的氛围感染了,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
最后音乐要符合我们的节奏。新《纲要》指出:幼儿的游戏活动要满足幼儿合理的发展需要。如在游戏时,如果孩子们对你的节奏无法把握,游戏无法完成,或很困难,幼儿就体会不到游戏的乐趣。所以在游戏的选择上首先要满足孩子基本的生活需要,要选择轻松、活泼的游戏。在活动节奏感《走走做做》中,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按节拍走步,根据歌词的内容做动作,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肢体节奏感及协调性,还可以发展幼儿的听觉节奏感。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的音乐游戏,让我大开了眼界,也让我感受到了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继续运用到我以后执教的音乐活动之中。要大胆尝试各种形式的游戏化音乐,希望能给孩子带来新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