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朝大将坟墓第三次被盗,他的后半生,深刻体现了崇祯时代的危机

(2020-12-12 09:42:39)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明朝大将侯良柱的墓,又被盗挖了。

从照片看,有一个盗洞,其内可能已连到了墓道。侯家后人看过说,“近30年来,侯良柱墓先后被盗了3次,但似乎盗墓贼都没能真正进入墓室。这一次虽然墓体被撅出盗洞,但古墓内部似乎没有遭到破坏”。还有当年进过盗洞的村民说,墓室有两间房大小。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SLqcAgqzI
(图源红星新闻,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侯良柱1637年战死,已有近400年了。他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他是大人物。

自永历帝被吴三桂俘杀于昆明,明朝有近300年的历史,如此长的时间里,名将名相辈出。

这都是超流的人才,还有很多一流的二流的三流的……

那么多人里,能入正史的也不少。但绝大多数,就是在别人的传记里,提到个名字罢了。

真正的厉害人物,才有自己的传记。

侯良柱就是如此。

《明史》中,他的名字出现了32次。本传中有16次,其他人的传记里,提到16次。

书里写道:

侯良柱,字朝石,永宁卫人。天启初,累官四川副总兵。

“累官”,轻轻巧巧两个字,却暗含了侯良柱前半生多少的努力啊。要晓得,当时多少进士,一辈子也就做了个县丞之类的小官而已,难以升上几级。

从中可知,侯良柱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是杠杠的,才能脱颖而出。

其次,他的后半生,并不畅快。

累官副总兵之后,“讨奢崇明父子,复遵义城。又与参议赵邦清招降奢寅党安銮。六年五月代李维新为四川总兵官,镇永宁”。

他最大的功劳,是参与平定了长达8年的奢崇明、安邦彦之乱。

最后一战,“贼复大败,死者数万人。崇明、邦彦与邦彦党伪都督莫德并授首,俘其党杨作等数千人。积年巨寇平,时称西南奇捷”。

本该论功行赏啊。结果,出了漏子。

四川巡抚表功的时候,只报了四川将领,没给贵州来支援的总兵许成名等人记上一笔。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SLqcAznwL
(侯良柱雕像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许成名等人几百里奔袭,连个苦劳都没捞上,那种狂怒,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他上书四川总督朱燮元,说“邦彦、德乃己部将赵国玺所斩,且崇明犹未死。燮元信之,奏于朝。兵部不能决,赏久不行”。

平定叛乱,实乃大好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了,可各级官吏,文臣武将争起功来,就平添了许多枝节。

之后,“川中抚按及御史毛羽健皆讼良柱、可训功,诋燮元。燮元疏辩且求去,赏遂格不行。良柱怨燮元,不为用,至与相讦奏,解职侯勘”。

没有加官晋爵得赏赐也就算了,最后搞出个停职待查来,卷入事件之中的文臣武将们,肯定都是十分不爽。

数年之后的崇祯七年,“才始录前功,进良柱左都督,世廕锦衣指挥佥事;成名等亦优叙。未几,复为四川总兵官”。

在四川总兵任上,他以劣势兵力与李自成军战斗阵亡,但消息没有被及时上报朝廷,崇祯接到的是四川不断失地的消息,盛怒之下,“帝大怒,命逮二人下诏狱,犹未知良柱死。狱成,维章遣戍,追夺良柱官”。

力战阵亡,还要被“逮捕”,没有抚恤,还要被夺官,不由得想起《明史》里对崇祯皇帝的评价:

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

可以说,他的后半生,深刻体现了明朝的危机。

崇祯十三年,侯良柱的儿子侯天锡上奏,“臣与贼不共戴天。愿捐赀缮甲,选募劲旅及臣父旧将,自当一队,与贼血战,下雪父耻,上报国恩”。

已经没多少有能耐的人可用的崇祯兴奋不已,“帝深嘉之,命授游击,赴嗣昌军立功”。

但侯良柱最后有没有因为儿子的勇敢而官复原职,《明史》就没有记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