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 |
分类: 凡人摸史 |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湘潭才子杨度的《湖南少年歌》,加上标点差不多2000字,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这两句了。
湘乡曾国藩以湘军起家,成为清朝中兴最大的功臣,这是近代湖南崛起的起点。
不到百年之后,湖南人再次改变中国历史,而这次,攀上顶峰的,则是湘潭人。
为何会把湘乡和湘潭并列呢?
原来,直到1965年,湘乡才由湘潭专区管辖。至1983年,属于新设立的湘潭市。
那么,人才辈出的湘潭跟湘乡,谁的历史更为悠久呢?
我们从两个方面比较。
一,名字。
湘乡之名最初出现,在西汉建平四年(前3年)。
这年,朝廷封长沙王刘鲁入的小儿子刘昌为湘乡侯。
历史教科书上学过,汉朝皇帝为了削弱同姓王爷们的实力,颁布推恩令,也就是,父亲要把土地分给自己的儿子们。
这事,谁愿意呢?分给了儿子,父亲的地盘不就小了吗?
但对于大儿子之外的儿子们而言,这是天大的好事。
要晓得,古代嫡长子制,对庶子们,是极大的压迫。
家产和权势,大哥得大头,小弟们可能也就喝点汤而已。
现在直接要推恩,父亲不推?那你得把门关好了。
就算关好,还怕放火啊……
刘鲁入就分了块地给最小的儿子刘昌。
这块地不大,中心呢,就在如今湘乡市中心一带。
刘昌从此就是湘乡侯了。
这是湘乡名字的开始。
如果说得更详细一点,则是:
湘南的乡侯。
湘南是湘南县。
乡侯是级别。
比关羽的汉寿亭侯,大了十倍。
汉朝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开国皇帝刘邦,就是秦朝的亭长出身。
湘潭名字呢,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扬雄的《方言》一书中。
最开始,指的是如今湖南与广西交界处,湘水和潭水源头一带。
那么,这书写成于何时呢?
专家们考证,扬雄40岁到长安任职,花了27年,写出了此书。
此时,大概是公元14年左右。
也就是说,从名字上来讲,湘乡比湘潭早出现不到20年。
二,地域沿革。
王莽篡汉之后,公元8年,废除了湘乡侯国。
它总共才存在了12年。
西汉灭亡,起义如蜂,王莽政权很快覆亡。
到建武初年(公元26)年前后,湘乡侯国地域,被改为湘乡县。
之后,湘乡县一直存在,地域基本与现在相同。
相较而言,湘潭的沿革就更为复杂。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设立了湘南县,涵盖了今湘潭、湘乡及长沙望城南部一带。
东汉顺帝即位后,于125年封有功太监黄龙为湘南侯,食邑5000户。
南朝齐建元二年(480),湘南县被并入湘西县。
南朝梁武帝时代(502年-549年在位),经过几十年的真空,建立湘潭县。
只不过,此时的湘潭县,在如今的衡阳一带,它的最北边,基本是如今湘潭的最南边。
直到唐玄宗天宝8年,将湘潭县的县城,迁到了易俗河,古代湘潭与现代湘潭的地域,才基本重合了。
经以上对比,我们知道,从得名时间来讲,湘乡比湘潭早了20年。
从地域沿革来讲,湘潭则比湘乡多了2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