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 |
分类: 凡人摸史 |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
说到闪击,很多朋友可能觉得是突然袭击。
实际上,并非如此。
希特勒要打波兰,在8月份已表露得很明白了,波兰也做了很多准备。此战,并非在波兰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进行的。
所谓的闪击,是指闪电战,乃德国以机械化大兵团,横扫波军阵线。
这种打法,在当时,是全新的,直到与苏联在几座大城硬碰硬之前,打遍欧洲无敌手。
德国切割波兰之时,英国和法国,并未如他们承诺的那样,做出有力的反应,出兵攻德国后方。
他们只是在做着自己的战争准备而已。
最先开始的,是“疏散人口密集地区的儿童的,病弱者、妇女和老人”。
此次疏散,从9月1日开始,预计将转移300万人出城。
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伯切尔,细心观察着英国人所做的事,在他发回美国的报道里,记录了一些细节:
五点多,一所学校的孩子,就在母亲或姐姐的陪伴下赶到,他们多数都是犹太人——
很显然,这些都是贫困家族的孩子。但在这样大规模的撤离中,他们被精心梳洗了一番,人人显得整洁干净……他们都背着双肩包,有的是真皮的,有的就是枕套做的,里面装着他们的衣服——可见,撤离是全民的,身体弱势者,可以先走,与贫富无关。
校长宣布,这是一次度假,很快就会回来。
然而,当孩子们排着队往四个街区外的火车站赶时,母亲们哭哭啼啼,不断叮嘱,冲乱了队伍。
校长不得不让队伍停下来,严肃地要求妈妈们离开。可她们有的听话,有的却不愿离开……
最后,还是在月台挡住了舍不得孩子的母亲们。而孩子们呢,在火车开动之后,就唱起了快乐的歌谣。
他们哪里晓得战争是什么玩意儿啊……
对他们而言,确实是去旅行的呢。
伯切尔写道:
英国普通百姓的坚强从未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英国人骨子里那种礼貌和善良,上层人士的慷慨和乐于助人,从未如此清晰地闪烁着光芒。
这到此处,我觉得这记者,这种表扬里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羡慕。似乎潜意识流露于他的笔端——
美国普通人没这么礼貌和善良,上层没那么慷慨和乐于助人。
否则,如果这些个性,为人所共有,那有什么值得记载的呢?
他还写道:
在各大学校、每家每户,大街小巷以及各火车站,人们脸上流露出来的乐观与坚毅,足以让所有的美国人动容。
这是一个坚韧与率真的民族,是一个在任何“神经战”中都不会动摇的民族。
幸亏他这断语,是下给英国人的。
如果是这样写法国人,他就预言错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