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宋朝青铜器,损毁较重,但有一点极为罕见

(2020-05-13 16:42:43)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朋友都晓得,商朝青铜器乃是国宝。

很多商朝国宝,并未出土在商朝的中心、黄河中游一带,而是远在长江中段以南如今宁乡地界。

比如,四羊方尊,就是黄材农民姜家三兄弟,1938年在山坡上种红薯时发现的。

很快,文物贩子就找上了门,他们将之卖了四百块大洋。但经过层层盘剥,到手时,只有两百多块了。

不过,对于农民而言,已是极大一笔收入。

http://p1.pstatp.com/origin/pgc-image/f5a62bc0f90b4c12a983e6b2fbe48812(四羊方尊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后来,四羊方尊几经转手,差点被卖往国外,还在抗日战争中被炮弹轰碎,最终仍被找回,成为中国十大国宝之一。

除了山上,河里也发现过很多青铜器,无一例外的,都是国宝。

不过,很多朋友可能不晓得,其实宋朝,也留下了大量青铜器。

有人会奇怪,青铜冶炼技术,比起铁和钢来,那算是落后的呀,经济高度发达的宋朝,为何要造青铜器?

这就得从几个方面来说了。

朋友们知道,大型青铜器,多是礼器。

何谓礼?

说白了就是一套等级制造,就是明辨地位的制度。

后来,从高大上的祭祀,变成了一般人家的礼仪。

见面打招呼啊,微微笑啊,都是礼。

你见了别人板着块臭脸,别人就要说你,没礼貌。

宋朝皇帝,极重礼仪。

前面讲了,礼是用来明辨地位的呀。

开国之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得位不正,这叫谋反,礼仪扫地。

所以,他的后代,想把这块补上去。

《宋史》载:

议礼局之置也,诏求天下古器,更制尊、爵、鼎、彝之属。其后,又置礼制局于编类御笔所。于是郊庙禋祀之器,多更其旧。既有诏讨论冠服,遂废靴用履,其他无所改议,而礼制局亦罢。

这就从皇家而下,开始了一股复古的旋风。

他们不但征集出土古物,更有看到了商机的人,开始仿造青铜器物。

这不,湖南省博物馆就收藏了两个,铜方鼎。

放在宋朝,这东西只是仿制品,尽管技术更为先进,但比起几千年前的商朝来,未必更为精致。

当年肯定造了很多,但近千年下来,留存至今的,极少。

所以,成为研究宋朝青铜器以及铭文文化的重要文物。

两个铜方鼎,其实损毁有点严重了,有一个掉了三只脚,有一个干脆四只脚全没了。

但是,其内的铭文,却极为罕见。

博物馆介绍:

内壁及底部均铭“大宋元符三年宝鼎并峙双凤”、“作造尊鼎万年子孙永保”。

https://p9-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adae8f12596c4c719d74b0ed559952ad(铜方鼎 图源省博网站,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初看并不出奇,不就是些吉祥话吗?

但实际上,古代器物,多写皇帝所在的年号,比如很著名的那些磁器,底部多写着“大明宣德年制”,而不会写宣德多少年。

也就是说,这两件铜方鼎上出现的确切纪年——宋哲宗元符三年,也就是1100年——乃是十分罕见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湘人湘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