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隆:明明夹带私货,却还自比包公,你们要脸不?

(2020-04-24 13:13:17)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皇帝怒了。

登基没几天,他发现了一件很不爽的事。

《乾隆实录》里是这样记载的:

又谕:人臣秉公执法,纪纲攸系。凡所参奏,必当持平准理,据实上闻,方为允协。朕观条陈参奏中,竟有矫诈之人,于所管宗族亲戚,有意苛求,将不应参奏之事入告,以博秉公执法。



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看几个关键字。

秉公,持平,据实,有意苛求,以博。

原来,有些人,竟然为了在皇帝面前博自己公平无私的名字,将一些本来不该写在奏折里的事也加进去了。

各位朋友是不是想起一个网络上很流行词——

夹带私货。

那么,夹了些什么私货呢?

但闻此等参奏,多出私心,往往因本族,中不无旧忿夙嫌,借端报复,既已不公,又伤伦纪,且欲窃附公正之名,其居心深险,更不可问矣。

俗话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可这讲的是老百姓啊。

清官难断家务事,皇帝就更没有理由帮你来看这个。

关键在于,如果确实是你家族里人犯了法,又正好由你管辖,你公正无私的处理,还写得告诉我,我也就认了。

明明是你叔伯兄弟家的新仇旧怨啊,你这哪是什么公正无私,根本就是报复嘛。

报复了人家,却还想博公正之名,你们竟敢自比包青天吗?



简直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太不要脸。

列位,看到此处,想想身边,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事呢?

这样做的人,未必是当官的,也可能是你家族里有钱的,有势的,占尽上风还嘴欠……

写到这里,朋友们可能会有疑问了,乾隆凭什么判断人家是报复?会不会冤枉人家?

其实有一个字,讲出了结果。

但闻此等参奏的闻,说明什么?

说明他其实在看了相关的奏折之后,找人去调查求证过啊。

乾隆警告:

此等习气,汉军尤甚。嗣后宜痛加改悔,洗心涤虑,倘或仍蹈故辙,以假公济私之事,混行渎奏者,必重治其罪,以示国法之平,以笃睦姻之俗。



国法和睦姻相并,在乾隆眼里,伦理与法律,是有着同等地位的。

在此道上谕之前,他还下旨说,我即位之后,大赦天下,但有一些罪,如告父母祖父母的状,奴仆告主人的状,都不许减刑。

因为父子之序,主仆尊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家族间的和睦,当然就更关乎此道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凡人摸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