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 |
分类: 凡人摸史 |
湖南湘潭韶山有个杨林乡,杨林乡有个杨林庙。吾生也晚,未能见到古庙,但自小就从《韶山传说》里,知道杨林庙,乃是纪念杨林尚(也有说是陶)三位状元的。
慢着,有人要说了,你一个乡能有三个状元?
是的,传说如此。
有趣的是,他们的传说,还发生在不同的朝代。
有说是唐朝时,村人发现河边桥下,漂着两具遗体,一看,乃是本乡杨林一文一武两位状元。急忙打捞上来,择地而葬。且将小桥命名为杨林村。
两位状元死得蹊跷,本乡另一位尚状元,上京鸣冤,方知是皇帝听信谗言,误杀了他们。后来太子登位,平反昭雪,建庙祭祀,此庙即是杨林庙。
另一说则是明熹宗时,杨林二位状元被魏忠贤害死,陶状元替老乡们鸣冤,正好崇祯皇帝即位,魏阉被流放赐死,杨林两人冤情得雪,亦有建庙。
这就是此间流传的“五里三状元”的故事。
看到此处,觉得不解的朋友,可能要笑了,原来如此,当不得真。
确实,很难当真。
因为看起来,太像是戏文里的故事了。
我们在语文书里学过《范进中举》,知道,哪怕到了清代,想要中个举人,都是难上加上,能够步入官场,光耀门楣。
至于进士,那就更难了。
有人统计,唐朝近三百年,湖南不过出了25个进士而已,其中一名为状元。
唐朝进士极为难考,因为尽管已开科举,但察举亦占重要地位。
科举是以考试定终身,察举呢,则是各地官员推荐本地那些极为孝顺、正直的人为官。
正因唐朝考试并非唯一步入官场的途径,因此,其实读书人的路子不是很宽,竞争也极为激烈。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那种骄傲,是一般人难以感受得到的。
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考明经科比较容易,三十岁还没考上,就要被人笑话了。
进士科呢,如果五十岁能考上,那简直天上掉馅饼。
茶陵就有个唐朝进士,考了50年,到60多岁,才终于登第了。
还有个大家很熟悉的词,破天荒,讲的是长沙刘蜕在唐末考上进士后,人们称为破天荒,意思是头一回。尽管,这并非事实,因为之前已有一些考中过,但唐朝湖南进士极少,是不必否认的。
那么明朝呢?
据有人统计,明朝,湘潭有进士19人,在湖南还属于中间位置。
到了清朝,则有96人。
最著名的,当属湘乡曾国藩了。
同样出名的湘阴左宗堂,与老曾同为清朝中兴四名将,则只是个举人而已,没有上过皇榜……
因此,一乡若出三个状元,不被隆重记载到正史上,是不可能的。
问题是,杨林庙,这个庙,确实是存在过的呀。
难道没一点来历?
来历必然会有,但不可能是状元,也应该不是进士,可能是此地杨林二姓合建的庙,也可能确实是纪念姓杨姓林的两个人,他们可能是喜欢做善事,帮过很多人,去世之后,被立庙怀念。
我们晓得,古人建庙之类,必有碑记,杨林庙也应该有,它会准确地记载着,因何而建。
大概,在历史长河里,这块碑,渐渐淹没在地下,导致了记忆断层。
我推断,很可能,它就静静躲在杨林庙周边哪个地方,哪天建房修路,说不定就挖了出来,使我们真正了解这段过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