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老照片:“代宝还家”写错字了?城墙下耍双钩的是武林高手?

(2020-03-17 10:43:12)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赫达·莫里逊,一个德国女子,自小摆弄照相器材。

1933年25岁时,应人之邀,不远万里,跑到北京就业,在一家摄影店帮忙。

她走遍北京的大街小巷,拍下了大量照片。

这些照片像素之高,大概会让炫耀手机有几千万几千万像素的朋友们汗颜。

点开她的照片,放大,再放大,我们仍能看清很多细节。

今天给大家带来几张老照片,随赫达一起徜徉,穿越,跟并不太古老的时代以及人们对话。

莫里逊比较喜欢俯拍,她会登上楼宇,镜头朝下,来个上帝视角。

这种场景并非没有选择,它在最大限度里,将尽可能多的职业与人物囊括了进来,却又不显得拥挤。

卖包点的,摆摊的,等顾客的黄包车,拉着客人奔驰的黄包车夫,悠闲步行的……还有纵横的电线,都在提醒着,这里是大城市……

聚宝盆里装了招财进宝的金银,硕大的“代宝还家”四字,很让人费解。

看过这张照片的朋友应该不少,或许很多都以为,应该是带宝还家,这里写错字了吧?

问题是,看这四字,显然是练家子写的,连带字都写错,这不是既砸人家招牌又砸自己招牌吗?

因此,我觉得,最大的可能,应该是故意的。

远远的看着代宝而非带宝,行人们会不会这被吸引过去,只为鄙视一下呢?

流量不就来了吗?

人家这广告,打得妙。

套路啊套路。

这是卖什么小吃的吗?我不知道,也许有朋友见过。

但我的目光,其实被他身边门边的对联所吸引。

我们能看到“人寿年”四个字,下面应该是“丰”吧?

从上图的招财进宝,到人寿年丰,近百年时间过去,不变的是老百姓生活安定富贵的愿望。

现在挂的春联,不也都是类似的吉利话吗?

金庸小说里,人物众多,但使双钩者,似乎很少。

倒是80年代的香港电影,反映清末民初的那些,双钩是极为常见的武器。

看起来,这位爷是个武林高手?

北京高墙下,不止有练功的前清人物,也不只是熙熙攘攘的逛街人群。

莫里逊的镜头,更及于这些按着正常情形,一辈子也不可能照一张相的人。

他们住在简陋的草木房子里,衣服靠墙而挂。

然而,我推动鼠标中键,放大再放大,看到,他们在笑着。

比起那些流落街头的,这种生活,已算很高端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屏山石时评        80后的20年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