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孙皇后存有私心,后宫干政破坏大唐律例,为何还被赞美?

(2020-02-20 10:25:47)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后宫干政,国之大忌。

《新唐书》里说,礼本夫妇,《诗》始后妃,治乱因之,兴亡系焉。盛德之君,帷薄严奥,里谒不忓于朝,外言不内诸阃……

意思是,后宫是否安宁,关系到天下的兴亡。好的皇帝,会严格管理自己的嫔妃。朝廷的事,不会问她们,她们也不能干预外面的事。

《旧唐书》记载:

后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李世民扯着老婆说朝政,却被皇后抢白了一通。可他非但没有马上警醒,竟然还在老婆面前喋喋不休,嗡嗡嗡嗡,就像那个唐僧一样,一定要她出点主意。长孙皇后没办法,只好敬而远之。

惹不起,我躲得起啊。

长孙皇后也并非完全不干预老公的事。

比如,宫里有人犯错,李世民说要严惩,她却总说,我来处理。

她先把人关起来,待到老公气消了,才去帮忙缓颊,“徐为开治,终不令有冤”。

如果说后宫本来就是她的管辖范围,她这么做完全正当,那么,之后一些事,其实就有点干预朝政的意思了。

《旧唐书》载,她曾对太宗说,我进宫当了皇后,已是天大的恩德了,您可千万别把我那些兄弟,提拔当大官啊。汉朝外戚的深刻教训,不可不吸取啊……

问题是,长孙无忌本为元勋,在大唐肇建过程中出力不少,当点大官又怎么了?

李世民自然不听她的,反而加官进爵,迁为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

长孙皇后一不作二不休,干脆“密谕令牢让”,直接让长孙无忌推辞。

哥哥只得体谅妹妹一片苦心,妹妹则喜上眉梢。

对于她异母兄长孙安业的处置,就更是直接干政了。

长孙安业涉嫌谋反,法当死刑。长孙皇后却说——

安业之罪,万死无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

他是死罪,他确实也曾经对我不好,但如今杀他,肯定会有人说我恃宠报复他,反而累及您的威名啊。

最终,流放了事。

不得不说,长孙皇后表面说的是不要为圣朝之累,实际上,却是存在私心,怕人说她挟私报复。

爱惜的是自己羽毛,破坏的却是大唐律例。

她弥留之时,替因事被遣的房玄龄说情——

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

各位注意到没有,前面说到,李世民“固与之言”,而现在呢,是长孙皇后“固言”。

两个固字,一个意思,都是坚持。

她坚定地认为,房玄龄乃是大唐栋梁,千万不能对他不好啊……

联系前后文,可知,她在初提起这事的时候,李世民是不愿的,所以,她才会一再为房玄龄说好话。

这不是干政,又是什么呢?

然而,长孙皇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全是好名声,为何如此?

原因大概在于,后宫完全不干政这种理想状态,是很难实现的,所以,退而求其次,干政可以,但要于国有利。

长孙皇后大概就符合这一点。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屏山石时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