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工作汇报
(2019-03-06 14:42:30)
标签:
教育 |
《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工作汇报
我校承接《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互相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社会化。
家校合作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内涵:
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其中学校教育应起主导作用。
2、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
3、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参与离不开社会大背景,是广泛的社会背景意义上的参与。
4、家校合作的目标是要形成教育的合力。家校合力,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不仅表现在二者在儿童培养目标上的一致,而且表现在家庭全方位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在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进而整体提高学校的品质。
二、课题研究的原因及意义: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一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是乘法的关系,一方为零,满盘皆输。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保障,社区教育是平台----只有家校和谐联动,夯实家庭教育这项基础工程,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构建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才能实现德育目标。
2、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生活越来越紧张,家长及老师沟通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加上书信、家访等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的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发展出现种种问题。我们现在注意到:一方面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发生严重冲突。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常听到老师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有的学生还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给学校和家庭造成很大的损失,家校之间不和谐的局面还常有发生……。因此,加快家校共建步伐在共建和谐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3、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生源较为复杂,多数来自农村的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而且部分家长的自身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很多家长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教育就是学校、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这种错误的观念,造成学生教育缺失,造成5+2=0的教育情形(学生在学校接受5天教育后,周六、日2天在家无人约束和管教,)。因此,这种现状迫切要求家校合作,共同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4、组织、实施“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家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创建。
三、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本课题研究计划历时两年半,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目前进入第三阶段。
1、准备和策划阶段(2017年9月-12月):组织课题组的主要成员进行调研、策划、分析、筛选和梳理相关理念和需要研究的问题,制订出具体实施方案。
2、深入研究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18年9月):
(1)理论研究:课题组对“家校合作”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对这一概念所要把握的几点内涵。
(2)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成立健全学校、年级、班级、社区“四级联动”的家长委员会。
开展家长座谈交流活动。
(3)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征集有关论文,并向上级、刊物推荐。
3、全面总结阶段(2018年10月-2018年12月):
(1)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
(2)分析、总结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课题验收、实验推广。
四、课题研究成果及成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引领家长自然融入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为之搭建平台、提供支持、给予指导,是非常必要并且是可行的。通过实践,我们初步探索了“四联动一整合多途径”的家校合作模式。
(一)“四联动”即以家为本,建立有效的“四级联动”家校合作机制
家庭相对于学校来说,其广域性、多端性尤为纷繁复杂。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家庭的构成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家风、教育氛围不同等等,要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需要我们从“每一个家庭出发”,开展“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就是要以家庭为中心,其形式和层次依据每个家庭特性需要而定,因家而异,是要求学校指向家庭,能够为家庭教育提供优质服务。
为此,我校建立了“四级联动”的家长委员会,即校级、年级、班级、社区家长委员会。我校 “四级联动”的家长委员会是家庭教育的引领者,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这样,不仅从体制上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同时最大限度地把家庭教育责任和任务还给了广大家长,并通过一些家庭教育素养高的家长的带动和辅导,使更多的家长承担起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举并重的新格局。
(二)“一整合”指借助学生家长的有利资源整合对学生的教育。
(三)“多途径”即通过多种途径,密切家校交流,加强家校之间联系。
4.建立班级“网络”平台。现代媒体联系方式,确保家校联系顺利进行。我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构建班级“网络”平台。运用微信、QQ、邮箱等的形式,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布通知、学生的表现及教师评价,同时向社会宣传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指导,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也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实践证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良好的学校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建立有赖于学校和教师对家长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
我校自探索家校合作以来,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受益匪浅,收获了比知识本身更为珍贵的东西,主要有以下的成绩:
学生方面:因为家长家教方法的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建立在科学方法之上,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多了,孩子的心态变得阳光起来,逐渐养成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也得到提高。
家长方面:家长的素质得到提高,教育方法逐渐科学化,能自觉承担家长责任,有意识地关心、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更心平气和地、合理地解决问题,与学生、与老师、与学校、与其他家长的关系更加和谐。
教师方面:课题组教师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师生关系和谐,家校合作愉快。
2、在实效型家校联系的方式上进一步推广。
3、在实效型家校联系的艺术上进一步研究。
以上是我们承担子课题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取得的一些成效,以及我们的反思,敬请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