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索针对特殊家庭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2018-09-13 11:50:11)

探索针对特殊家庭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首先,学校和特殊群体学生家庭教育达成共识

要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家庭是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既担负着生养哺育的义务,又担负着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

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学校就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指导好家庭教育,使特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方向上的一致。而这一工作的完成,又有赖于与特殊家庭学生家长之间的人际沟通,并使家长配合协调好学校,共同教育好学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教师与特殊家庭的沟通属于双向的平等沟通,一方面,教师通过这种沟通而深入特殊家庭,另一方面,特殊家庭学生家长通过沟通而介入学校教育。

为促进家长家教意识的形成,学校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要求:

(一)要求家长定期与孩子“温馨对话”。家长要定期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要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让孩子去了学校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要树立孩子的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健康理念。

(二)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终身学习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家长得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能在要求子女好好学习的同时,自己却处处暴露出无知甚至不学无术,对教育中的失误不以为然,这样只会导致自己丧失做父母的尊严。要自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地弥补人格上的缺陷,不断自我反省,分析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误,积累丰富的经验,必要时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之类的书籍,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厚自己的知识积淀,这样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可以给予一定的学业辅导。和孩子一起学习,还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产生学习的动力,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要学会科学地爱孩子。对待孩子的缺点、不足要有足够的耐心。很多家长对子女的表现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但他们对子女的拳拳之心毋庸置疑,把爱心合理的释放,温情的传达,远比粗暴的指责、打骂更有效。

(四)要寻找、欣赏孩子的优点。特殊家庭的孩子们比一般的孩子内心更敏感,更渴求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尤其是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抚慰。家长要停止对孩子的批评,力争全方位的公正评价子女,给孩子一个喘息的空间,然后鼓励孩子克服困难,振奋精神,找出对策,确定措施,在一次次的称赞中激发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来面对生活。

()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病需要心药医。家长得从孩子的心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子女在成长道路上会面临种种困难,而父母因工作忙或其他的原因很少见子女,甚至有的家长和学生每天都见不着面,根本就无从沟通,更谈不上能够给子女提出改进性的意见或建议,这种状况要得到迅速改变。把孩子当成是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看待,每天确保有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谈谈话,交流一天的生活收获,聆听孩子的欢乐与苦恼,提供建设性意见,做一个民主而非专制、成熟而且理智的家长,不要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席者。

、其次,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家庭家校沟通教育制度。

建立每月一次的特殊群体学生教师家长联系制度:家长和学校教师每月至少要面对面交谈一次,直接了解对方的思想状况,行为举止,施教方法,施教态度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力。

另外,我们要创新家庭教育的联系模式,丰富教学的途径与方式,鼓励班主任、任课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近期表现与身心发展状况,及时发现特殊现象与异常情况,运用家访、电话联系、书信交流、发送短信等联系学生家长,明确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指导有关家庭教育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引导活动,确保家庭教育活动的有效性、针对性、及时性与科学性。

不同的家长在社会背景、受教育程度、个人性格、家庭环境等方面各不相同,我们与家长沟通的交流的方式也不一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放任不管型的家长,要使家长认识到应关注孩子的发展,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指导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和错误,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并积极改正,不能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可能导致孩子错误的认识和扭曲的心理,不能正确区分是非曲直。如果孩子取得成绩,家长们要大加赞赏,明确肯定孩子取得的成绩,与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愉快,使孩子们更愉悦,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去取得下一个成功。

对粗暴型家长,粗暴型父母的家教特点,就是一切用强制手段来管理孩子,发现孩子的错误就粗暴的干涉孩子的生活,并且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从不或很少倾听孩子的心理话,久而久之导致孩子的心理产生障碍。对于此类型的家长的指导,用因果推导方式使家长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可以从孩子在每次得到管教之后的表现来使家长认识家教方式的不妥,要引导家长学会爱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

、学校与特殊家庭家长的沟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的一致性。教师与特殊家庭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目的就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情况,争取家长的协调配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关系的平等性。教师与特殊家庭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要靠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和对学生的满腔热情以及靠自己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来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合作;而作为家长则是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前途而求助于学校,所以教师与家长协调配合,双方关系是平等的,方向是一致的。

3、学校与特殊家庭的合作性。学校与特殊家庭双方都具有共同的教育目的、爱生情感和合作愿望,都期望学生成才,寻求共同语言的基础。学校对学生的各种要求,大部分特殊家庭学生家长都能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学生家长对学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也能虚心采纳,积极改进工作。

4、有效的帮扶性。教学中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瓢水,你必须先要有一桶水”。同样道理,教师要指导家长,教师首先应加强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能真正帮助家长。在真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辅导家长,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学生家长也感到很有收获。

5、教师的仁慈性。爱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的要求,老师更要用真挚的爱对特殊家庭的孩子。特殊群体的学生若缺少教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得到较多的是教师和同学的冷眼与训斥、嘲讽,那么就会导致他们对教师不满,表现反常,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和学习上的关心、信任,教师的爱和信任,是开启特殊家庭学生心灵的最佳钥匙。所以,教师要以诚恳、尊重、平等、信任的心去同他们谈心,同情理解他们,和他们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发动老师同学关心他们、帮助、信任他们,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特长,提供他们显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即使有反复,也要能理解和有耐心,对他们多些亲近,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鼓励,也会“金石为开”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