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阅读之幽径,续华夏之文脉
(2025-05-21 17:11:26)
标签:
“叶圣陶杯”征文 |
分类: 学生优秀作文 |
探阅读之幽径,续华夏之文脉
商丹高级中学2027届高一(10)班
江晨铱
指导教师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青春的征途上,阅读宛如熠熠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身为中学生,虽不能遍历山川湖海,却能于书卷的墨香中畅游古今,探寻智慧的源流。然阅读之道,需得法、得趣、得深、得广,方能汲取精华,传承中华文脉之薪火。
以阅读为趣,方得书中真意。当我们翻开《诗经》,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吟诵里,品味先民的质朴与纯真;沉浸于《悲惨世界》,随冉阿让的命运起伏,感怀人性的光辉与挣扎;研读《红楼梦》,于贾府的兴衰荣辱中,体悟世事的无常与人生的百态。犹记初读《鲁滨逊漂流记》,其独特的日记体叙事,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我对荒岛冒险的无限遐想,激发了我对阅读的炽热渴望。兴趣恰似那灵动的火种,点燃了我们求知的热情,引领我们踏入书籍的奇妙世界,采下智慧的繁花硕果,为传承中华文脉筑牢根基。
阅读贵有深度,方可沉淀思想。在这快节奏的时代浪潮中,“短平快”的阅读方式虽能获取一时之信息,却如过眼云烟,难以在心灵深处留下痕迹。唯有沉浸书海,与作者倾心对话,方能洞见文字背后的深邃意蕴。当我们跨越时空,与古人的哲思碰撞,与今人的智慧交融,那一刻,心灵的共鸣宛如清泉流淌,润泽心田,收获“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欣然之喜。中学生正值思维拔节之际,深度阅读能磨砺心智,让知识的根系深深扎入灵魂的土壤,为中华文脉的延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阅读亦需讲求方法,方能事半功倍。批注、摘抄、勾划、撰写书评等,皆是开启知识宝库的得力工具。以《乡土中国》为例,在精读过程中,通过批注梳理中国基层社会的脉络架构,摘抄经典语句以回味咂摸,闲暇时撰写书评抒发己见,如此,书中的知识方能从纸面跃入心间,融会贯通。反之,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书籍便只是眼前的浮光掠影,转瞬即逝,这无疑是对知识瑰宝的轻慢亵渎。故而,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我们在知识海洋中稳健航行的船桨,助力我们驶向中华文脉传承的彼岸。
阅读更应广泛涉猎,方能博采众长。且看东坡居士,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兵法医药亦有钻研,如此广泛的阅读积淀,使其在文学创作与政务治理上皆成就斐然。他于诗词中,挥洒豪情壮志,婉约情思;于政务中,运用兵法谋略,济世安民;于生活里,凭借医药知识,养生助人。其广泛阅读所涵养的才情与智慧,穿越千年历史,至今仍熠熠生辉。再看“文艺复兴之子”达·芬奇,他不仅在绘画领域登峰造极,其《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举世闻名,而且广泛阅读了诸多领域的书籍。在解剖学著作的研读中,他精准把握人体结构,为绘画中的人物形象赋予了无与伦比的真实感与生命力;通过对机械工程学书籍的探索,他设计出众多精妙的机械装置,展现出卓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天文学书籍的涉猎里,他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知,为其绘画中的背景构图提供了宏大而神秘的宇宙视角。达·芬奇凭借广泛阅读积累的多元知识,相互交融、彼此启发,使其在艺术创作中突破传统,开创了全新的风格与境界,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璀璨巨星,其作品和思想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
广泛阅读犹如搭建知识的通天塔,跨越学科界限,让我们得以在不同领域采撷智慧之光。于文学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与情感的力量;于科学里领略自然规律的神奇与理性的严谨;于历史长河中知晓兴衰成败的教训与文明传承的脉络;于哲学思辨中探寻人生价值的真谛与世界存在的意义。如此,我们方能拓宽视野的边界,打破思维的局限,为传承中华文脉汇聚八方涓流,使其滔滔不绝,奔腾不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阅读的漫漫征程中,让我们以兴趣为先导,以深度为基石,以方法为羽翼,以广泛为视野,在书海的浩渺波涛中奋力前行,汲取知识的甘霖,延续中华文脉的千古传承,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青春华章!
“叶圣陶杯”“阅读”话题参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