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新裁》节录(八)忠孝之道编(7)忠孝两全

(2018-12-02 13:05:07)

(7)忠孝两全

先秦儒家由“孝”而推及“忠”,认为“君子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故以孝事君则忠”。他们以家国一体的传统思想,把孝与忠也看作是一体的。认为忠即是扩大的孝,孝即是缩小的忠。所以,“忠孝两全”也就成为儒家的理想道德人格。

先秦儒家所讲的“忠”并不只限于忠君,还包括做人的诚实忠信和做事的尽心竭力。孔子说的“忠,德之正也“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言忠信,行笃敬”曾子说的“为人谋而不忠乎”?荀子说的“忠信端悫而不害伤,是仁人之质也”。就属于这方面的内容。而曾子说的“莅官不敬”、“朋友不信”和“战阵无勇”,既是不孝,同时也是不忠的表现

先秦儒家认为,臣民对君主的忠诚也不是单向而应该是双向的。即“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他们强调“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说的就是君主与臣民要互相讲忠信。

 

[原文] 

子曰:君子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孝经.广扬名章》)

[今译] 

孔子说:君子奉事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诚。

[原文]

         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孝经.士章》)

[今译] 

以奉事父母的孝来侍奉国君就是忠,以对待兄长的敬来奉事师长就是顺。

[原文] 

        孝者,所以事君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中庸》)

[今译] 

孝顺父母,可以用于侍奉君主;恭敬兄长,可以用于侍奉尊长;慈爱子女,可以用于对待民众。

[原文] 

子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

[今译] 

 孔子说:所谓孝,开始于侍奉父母,继之效力于国家君主,完成于修身立世,实现自己的志向。

[原文]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今译]

        孟子说:有句话大家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基是国,国的根基是家,家的根基是人自身。

[原文]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论语.颜渊》)

[今译] 

孔子说:坚持忠诚信实,唯义是从,就可以提高品德修养。

[原文]

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孔子家语.弟子行》)

[今译]

孔子说:孝是仁德的起点;悌是仁德的扩展;信是仁德的深厚;忠是仁德的准则。

[原文] 

若夫忠信端què诚实。下同)而不害伤,则无接而不然,是仁人之质也。忠信以为质,端以为统,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气息不足)而言,行动轻微)而动,而一可以为法则。(《荀子.臣道》)

[今译] 

至于忠诚守信、正直诚实而不伤害别人,无论同什么人交往都是这样,这是仁人的本质。仁德之人以忠诚守信为本分,以正直诚实为准则,以礼义为规范,以上下统属关系为依据,能够做到这样,即使是细微的言行都可以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

[原文] 

故孝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礼记.冠义》)

[今译] 

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国君、顺从长辈,而后才可以成人。

[原文]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mò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

[今译] 

       子张问怎样才可以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诚实守信,行为厚道恭敬,即使到了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也行得通。说话不诚实守信,行为不厚道恭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实习、践行)乎?(《论语.学而》)

[今译]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老师传授给我做人做事的学问是不是认真践行了?

[原文] 

曾子曰:事君不忠,非孝也;)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礼记.祭义》)

[今译] 

         曾子说:侍奉国君不忠诚,做官办事不慎重,与朋友交不守信用,对敌作战不英勇,都是不忠不孝的表现。

[原文]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今译]

鲁定公问:君主使用臣子,臣子侍奉君主,各应该怎样?孔子答道:君主应依礼来使用臣子,臣子应以忠诚来侍奉君主。

[原文] 

(子曰:)君子君主)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治理)之。故虽服必强,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矣。内外不相应,则无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孔子家语.入官》)

[今译]

孔子说:君主要使自己的话取信于民,最好的办法是能虚心纳谏;要使自己的政见能顺利推行,最好的办法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让百姓心甘情愿地服从自己,最好的办法是施行仁道。不然,百姓即使服从了也是很勉强的。不是出于忠义诚信,就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不能与百姓的心相通,就不能取得百姓的信任。

[原文]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大学》)

[今译] 

       国君要治理好国家是有规律的:对待百姓忠义诚信,就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拥护,骄奢放纵,也一定会失掉民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