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样教学生才肯学:增强学习动机的150种策略》读书感悟

(2018-08-29 16:42:23)
标签:

教育

在激发动机时,奖励和惩罚是很多教师经常使用的工具。尽管这两种长期使用的策略能够控制学生的很多行为,但对这两种策略的滥用可能会严重削弱学生参加被控制活动和行为的内在动机。无论是滥用奖励还是滥用惩罚,都会不可避免地控制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持续地以奖励激发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目的就容易弱化,可能产生一种我学习就是为了拿到某一种奖励,进行这项学习的意义就在于此的误解;持续的惩罚带来的后果更糟糕,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厌恶,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趋向于被动。

《这样教学生才肯学:增强学习动机的150种策略》一书归纳出“自主”“胜任力”“归属感与联系感”“自尊”和“学习乐趣”五种学生的心理需求动力,这些心理需求动力组成内在动机的核心。内在动机能让学生自发地、有目的地进行行动,如果能够有针对性、有结构、有方法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那对促进学生学生将会有莫大帮助。

接下来我将按照此书提供的五种学生的心理需求动力,分别讨论此书列举的每一种中的一些学习策略。

第一,自主性。“当个体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行事时,自我决定需求得到满足。其核心是有选择的自由并进行选择,而不是根据别人的意愿或者受他人威胁行事。”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是有选择、有自己意愿的。如果家长与教师试图通过命令控制学生,他们会感到愤怒与自卑,从而在自主性上产生挫败感。因此,构建学生自主感的重要的策略是向他们提供选择,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在本章内容中,我认为免做作业圆牌目标卡等两种方法都是适合的、可以实行的。教师为学生发放免做作业圆牌并制定规则,让学生根据需要使用牌子来换一次免做作业的机会,能够让学生体验如何控制自己的家庭作业,在对牌的使用考虑中体验自主意识。目标卡则是让学生制定自己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并写下能帮助目标达成的行动内容。确立目标能帮助学生自我定位,对未来的任务有所规划,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避免浪费时间精力。目标卡的制定有利于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为自己找到定位与标准,体验自主安排与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本章的“情绪表情图”策略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教师让学生绘制不同情绪的圆脸图案并挂在班级后面,鼓励学生每天把衣架移到最能描绘他们那天早晨心情的圆脸上,这能使学生因情绪做出相应的反应,如何回应当天抱有某种情绪的同学。这种策略能鼓励学生确定自己的心情,获得自我觉知和自主性,还能让学生明白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回应他人的情绪。

第二,胜任力。“除了自主需求外,个体需要在理解和控制环境的过程中有成就感。这种胜任需求鼓励人们去使用那些能够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的方式来做事。”个人看来,书中所提及的“胜任力”与“自信”“满足感”等词有着相关性,但胜任力带给学生的影响可能要更持久一点,它对学生的性格塑造有着长远的重要影响。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给予他们能体验到自我能力、自主决定的挑战,私以为能够为学生提供机会,丰富拓展他们所掌握的内容。

本章中的“图解笔记”方法已经是十分应用广泛、却仍不失其实用性的有效方法。“图解笔记”即用画图的方式将课堂上的内容做成笔记,能以一种相当直观的方法帮助梳理知识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己独自尝试图解笔记,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最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法。教师不一定要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制作这样一份笔记,那样会限制学生们丰富的创造力。我们可以指导他们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和图形进行记录,尽量简洁而不是追求美感。教师还能进行“笔记大赛”这样的小小评比活动,鼓励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法,有助于开发学生记笔记的技能,增强自主性和创造性。

除了“图解笔记”以外,“终结我不能”也是一个富有创造力、有趣的鼓励策略。教师让学生们写下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进行交流以后把它们放到盒子里,并为这个掩埋的盒子进行一次严肃端庄的葬礼。当学生向老师说起自己“我不能”的事情时,应该郑重提醒他“抱歉,它已经不和我们在一起了”,让学生明白那个葬礼的意义。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点子,它使让学生克服自己的困难这件事变得非常有戏剧化,能够降低学生面对困难时的无助感,产生积极的自我暗示与个人责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胜任感。以一种仪式般的方法帮助学生拜托负面想法,也许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在其中可能也有一些不太适用的方法,书中的“举隅法”虽然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小组合作能力,但是举出一个复杂的事件例子然后进行类推出知识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归纳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显得有些困难。因此这个步骤繁琐的方法若要使用,可能需要教师的细细斟酌。

第三,归属感与联系感。“被同辈认可和接纳是所有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当同学间广结友谊愿意互帮互助、相互支持时,成就感就会加强。”对于儿童来说,被接纳是他们在社会角色中建立个人安全和自信的基础。如果儿童能够融入集体,彼此之间能够做到相互交流合作,避免个体感到疏远或孤立,他能在某一程度上增加自信心,内在动机也会比较强,学习也会更努力。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在学习上没法得到提升的学生,为了搏求集体的注意可能会采取一些较为“邪恶”的方法,像故意扰乱课堂、恶作剧等;又或者是对集体认同感存在误会,而过分用功、以超越同伴来得到认同的可能较为自卑的同学。教师要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及时、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集体是充满爱的、有安全感的,给予学生尊重与自信心。

本章所提及的“破冰活动”在现在的很多小活动里也广泛应用。学生围成一圈,假设第一位同学开始说“我是快乐的小明”,那么第二位同学接下去应该说“我是快乐的小明旁边的美丽的小红”,以此类推。这种方法在开学第一周或者在新班级中很有用,通过游戏让学生从名字开始了解彼此,帮助学生快点融入新集体。

至于“班级照相簿”“多元文化节庆活动”,则是一些有趣而有效的方法。“班级照相簿”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里的每一次重要活动中,并为每一次美好回忆留下照片。当学生翻看这些照片时,能够回想起以前和集体相处的一些回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多元文化节庆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各自的故乡或者所在城市的文化、习俗的机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彼此。总之,这些都是能够帮助学生加强相互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学生们的归属感与联系感。

第四,自尊。“自尊,就像自我价值,指的是个体对自我各方面的优点或价值的判断。学生增强和保护自尊感的欲望使他们寻求能产生骄傲和成就感的体验,而避免引起负面的低落情绪和挫折感。”作者指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同一性混乱容易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使他们变得空虚。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独特之处,帮助他们体验唯一性和独一无二的自我价值,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选择,及时发现属于自己的优点。

本章的“常驻专家”是帮助学生确认自己的能力的一个好方法策略。教师让学生确认两、三项自己擅长的技能与任务,绘制一张技能领域表和对应的专家的名字,这样它就成为寻求帮助以提高某一领域技能的有价值的资源。尽管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并不总是很容易,但是这张表格的目的是向大家提供愿意在所在领域帮助别人的同学的名单。我们有理由相信它能帮助教师、同学更好地了解每个同学的特点,鼓励学生相互帮助。“专家”在帮助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特长、增加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同时,还能获得一份友谊与联系感。协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特长,能够激发他们、朝自己擅长的领域继续发展,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期待。

除了“常驻专家”,“诞生之日”鼓励同学们了解自己的生日的日期在以往的同一天发生过什么重要大事件,表明他们诞生的日子是如此的宝贵与重要,为他们提供感到骄傲的机会以支持自尊。以上两个都是可行而且操作性强的策略。

第六,学习乐趣。“当要求学生描述教师教授的哪一门课程他们最用功、学习动机最强时,他们的回答永远是那些对课程充满热情又有各种方法使学习活动有趣而又令人愉快的老师。”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如果学习让他们感到百般无聊而乏味,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大大下降。然而,显然很多教育者仍认为学习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如果它充满着愉悦,它似乎显得像个游戏而非教学。然而,在游戏中学习的课堂不一定就肤浅,乐趣和学习时常结伴而行。在游戏中学习,不仅能让学生高效地获得知识,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也会大大增加。

本章的“了解作者”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自主了解作者本人,尽可能多地寻找相关讯息。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并尝试扮演成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个描述,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除此以外还有“定向越野赛跑”“地图拼版”等常用策略,教师可以进行斟酌,并加以使用。

不依赖利诱或惩罚,能够对学生的内在动机施加强有力的影响吗?本书提供了许多新奇而又高效的方法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难题,其中很多方法都非常适合使用,对教师来说,它确实是个不错的参考。但此书毕竟是外国人所著,有些方法也许不适合中国的学情,因此要以何种方法激励学生学习,还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取对应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