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孔一瞥
水下孔景区位于磐安县东北部,因我们因避暑来到该县尖山镇横路村,在此开农家乐的亲戚炎芳在此生长,在她眼里原本小时候放羊之地,咋就一下子成为远近闻名的景区?对此还真有点儿出乎意料。

炎芳唯恐招待不周,7月14日一大早就带我们进入景区。在她看来,村里允许带亲戚景区可以不收费,我们早去早回,既不耽误回家午餐,也避免进晚了游客太多不安全,也就便于个人防护。
我一进景区,看一侧山间溪流般的瀑布不紧不慢地流着便心生疑窦:这里为何要叫水下孔呢?
岩石上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因不知出处,故写拙文时特意查找。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意为“住在山中秋天日落时分的景色”。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
不妨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好不容易找到了古诗出处,但石刻为何人又因何而刻就无从查找了。有一点儿似乎可以稍加联想,那就是刻者乐将王维笔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在此悄然铺展开来,您无论从何方来,到何处去,心境如何,驻足如诗如画的美句前揣摩片刻总该是种享受吧。
备注: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其以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多方面成就为后人称道。苏轼在《东坡志林》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因其诗绘影绘形,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故在诗坛成为一面不倒的旗帜。
此岩石叫泡流纹岩。岩石一侧的介绍告诉我们:流纹岩中的球泡构造富含挥发的粘稠岩浆溢出地表之后,在流动的过程中气体局部聚集,形成中空的球泡,球泡周围岩石的纹理流动的遗迹,地质学上称之为“流动构造”。

上图石蒜我通过“形色”软件尚能辨识,而下图长有类似板栗毛绒绒外壳的植物叫什么,离得实在太远也就无法搞清楚了。不过,有一点儿是清楚的,正是生物的多样性使得水下孔因水而更为诱人。

无论是看似极为湍急的水流,还是显得那么细小的水流,都以各自的能耐呈现着精彩。
搞了半天,这些水急急火火是在往五星潭流的。五星潭位于迎宾瀑下方,由垂直水流冲刷,掏蚀下部基岩河床形成壶穴,深约6米,形似五角星,故取名叫“五星潭”。
按景区标注,不觉中我们已走了半程,故在五星潭留影,以示纪念。

各种各样的水流如形形色色的人尽情地展示着。
即便水流再小,我也以图将足够的尊重记录下来。
这里有的叫法不免显得牵强,比如,远处那两小股水,当地人竟夸张地称之为“双瀑”,至于这是否由于枯水造成的就不知道了。
水下孔由来

却原来,“水下孔”是古地名。此地三面悬崖环抱,一瀑倾崖而下,立于谷底,仰望天空呈圆形。立于山顶横路村文昌阁或公路上,俯视谷底,如有圆形巨穴。澄溪之水,在断崖上直泻谷底,故称“水下孔”。
这就是水下孔“罗汉瀑布”。因瀑布中间,岩石突出,如罗汉沐浴,故又称“罗汉飞瀑”。
以我相机镜头的性能,只能以这种图片反映三面悬崖环抱,但对于一瀑倾崖而下的表现就显得极为欠缺了。

来一次不易,委屈自己紧靠山崖内壁,一任水珠一串串往脖子里流,也只能勉强拍到如此自感羞愧的三面悬崖环抱。

这一角度可否?

当拍摄角度调整为兼顾有瀑布的气势,三面悬崖环抱却又少了“一面”,您说该多么闹心。

没法子,试着变化角度拍瀑布吧。

任水珠四溅如何?

因湿气太重,怕镜头进水气儿,没敢在此做多种尝试。

我清楚若用慢速来拍其效果会迥然不同的,然而,又不允许在此多逗留。
没法子,只好请家人用帽子遮住镜头,扶住相机,以自拍留个纪念。
家人以手机图片留下我刚结束紧张拍摄的样子。

可别小瞧水下孔这一山区小景,《笑傲江湖》、《完美新娘》等影视作品曾来此取景。

如有人冷不丁问您,眼前这一岩石像什么?十有八九会被问懵的。不过,您得承认,景区经营者在围绕“水”字做文章时真可谓煞费苦心。有时,也少不了“编故事”。比如,经营者是这么为观音岩编故事的。“传说水下孔观音岩是当时老龙王与黑龙争斗,观音菩萨随太上老君下界收服黑龙,在崖壁上显形化身,立于罗汉瀑布岩壁之上。当地百姓常到观音岩许愿求子,心诚必灵,有求必应。”他们还在介绍《观音岩》时写道:“佛中观音最慈悲,万千化身曾送子”。试问:芸芸众生谁个又不希望子孙多多,福气多多呢?不管您来自何方,看到如此体贴入心的介绍,再来品味眼前这块岩石真还就有几分像观音了呢。
磐安县尖山镇横路村有个水下孔景区。“水下孔”是古地名。此地三面悬崖环抱,一瀑倾崖而下,立于谷底,仰望天空呈圆形。立于山顶横路村文昌阁或公路上,俯视谷底,如有圆形巨穴。澄溪之水,在断崖上直泻谷底,故称“水下孔”。水下孔还有个“罗汉瀑布”。因瀑布中间,岩石突出,如罗汉沐浴,故又称“罗汉飞瀑”。一路走来,尽管,大致清楚水下孔之名古已有之,但一直对这里的水质很是不解,远不像不少景区是那样的清澈,而是显得有点儿浑浊。经打问方知,这里的水来自澄溪,原本水质也不错,但因周边生活用水尚未治理直排于此,故水下孔水质就不大理想了。当地不少农民也希望借助新农村建设,能让澄溪乃至水下孔水质能有根本性的改善。从这一点儿来看,我们与当地人的愿望倒是一致的。试想:若水下孔能见鱼翔浅底,那这里的飞瀑、小溪又将何等增色呢?回到眼前的现实,水下孔也好,罗汉瀑布也罢,这里的一切都在昼夜不停地为水而歌。尽管,行色匆匆,我未能仰拍到三面悬崖环抱的雄伟气势,也不可能再跑到避暑的横路村山顶俯视这一巨穴,但唐代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诗如画的诗句在悄然为水下孔添彩,为水而美,为水而歌的美感总该已洇入心田。不妨先容水下孔小有缺憾,怀揣希望期待这里的未来会更美。
(2021年第26篇
文字2565
图片29幅组
发布于11月9日 存档于11月12日)
截至12月9日20时23分阅读(44)维娟
姜晖 蒋一峰
余安琪
厉明
杨丽 张红
胡荷兰
张红(出国)
DA野
阅读者评论及复言
老领导:“美景真漂亮!小俩口真幸福美满!”
复言:“谢谢分享谢老领导一直以来宝贵的激励。我们不像您夸赞得那么好,但有可能就出行倒是一致的。我会铭记您的鼓励,以严谨的态度努力多游,记好。”
给阅读者统一复言:“拙文11月9日发出,但至12日才大致改毕,为何?铭记各位关注拙文之情,以严谨之实来回报。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以30年留下60万字《徐霞客游记》为后人竖起丰碑。我国以其旅游日记开篇日即5月19日作为旅游日便是最好的纪念。我虽山洼小草,但也要看到徐霞客伟岸身躯与不朽精神,不管到哪儿记什么都力求准确,勿言假话,这当是写拙文之初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