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值得逛|春天能品到的意趣,都在这场展览上了。

(2022-05-01 22:22:04)
标签:

艺术

图片

万物生新,宜逛展。

五一出游无需远行,

来这里即可感受春日仙境般的体验,

在紧凑生活中点亮灵感。

 

 

 

  展览  

 

图片

 # 一场沉浸式艺术花海体验
# 九位艺术家共五十四件架上绘画、雕塑、装置作品


 

图片

 


 

  展览介绍 

图片图片

Info.

这场展览由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英盟当代艺术馆联合主办,深圳华侨城文体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由朱倩担任展览总监,何桂彦担任学术主持,唐红萍、左茜茜担任策展人,集中呈现了何多苓、何唯娜、罗发辉、马力、师进滇、王瑋、杨述、叶洲、袁晓天等九位当代艺术家的共五十四件架上绘画、雕塑与装置作品。

 

图片

“有一天,花开了,春天如约而至。虽然春天的到来不能改变任何事情,但对于我有意义——至少,大自然还保持常态。”

——何多苓

图片

 

“化境”的由来


 

起初,此次展览名定为《花园叙事》,策展人希望藉此展览深入探讨“花”这一物象在美学与艺术中的经典性,并以此展览作为一次对于当下“后疫情时代”境况的诗意回应。实际上,《化境》也是《花园叙事》的延续与深化,因为“化”是一个贯穿在中国哲学与美学的独特范畴,而“化境”是审美价值的极致境界。莱辛在《汉堡剧评》里曾经说过,“艺术的使命,就是使我们在这种鉴别美的领域里得到提高”,本次展览邀请的艺术家们用自己的审美感知从自然和时间中提炼表达,传递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带领观众领略极致的当代艺术美学。

 

图片

 展览现场

 

我们知道如今中国的当代艺术随着社会格局与文化身份的转变而发展,不论是以社会与人之间关系进行观念表达的“叙事”话语,还是时代为背景探究文化价值的“修辞”方法,当代艺术家们在创作主题、语言、媒介、审美上具备他们的包容性与自由度。这场展览则邀请了九位题材与风格各异的艺术家,以他们的作品,来呈现艺术家们如何观察与应对当下社会,并以各自创作语言、标记与符号来表达各自的生命体验,希望可以作为反映中国当代艺术特点与价值的一部分横切面。

 

 

  “花”境作品逐个捉 


 

图片

何多苓《杂花写生No.2021-24》

布面油画 100×80cm 2021年

 

首先,感谢这次展馆导览由英盟艺术负责人周海夫和策展人左茜茜给好物小队成员进行详细的作品讲解。我们进入展馆后第一幅作品便是熟悉艺术家何多苓的作品。自上世纪80年代起,艺术家何多苓就被视为国内最具水准且最为独特的写实主义画家之一。而这场展览正展出何多苓以自然花草为题材创作的《杂花系列》作品,据说这个系列的作品被视为艺术家在创作上各个技术转型阶段的衔接,每隔一段时间,何多苓都要用这种写生的方法来练手。我们站在作品前,感受到的是这些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杂花杂草,通过艺术家重新的解读,语言的转换,编码转译变成画面的语言,形成一种音乐般律动的节奏。现场的小伙伴说“实在太容易被这花吸进去!“

 

图片


图片来源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

 

然而我们走进展厅的第一个空间,陈列着艺术家罗永辉的玫瑰系列作品,这位艺术家基本上都是以花、玫瑰花或者花瓣作为它的画面的主要的元素。它表达的浮华人间欲望重重,我们看到画面中的人都很享受当下,在美好的当下中带着欲望,以一种镜像的形式来反讽社会现实。

图片图片图片

 

我们看到现场作品的画面也是朦朦胧胧、虚幻感十分强烈,也仿如梦中的幻象那般。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师进滇《钢琴》

150×148×175cm 不锈钢丝、木炭 2021年

 

在这个空间中也陈列艺术家师进滇的装置作品,也是最吸引我们驻脚的作品,我们所看到眼前的钢琴装置是艺术家购买了一架旧钢琴,对钢琴进行拆解,用不锈钢丝进行编织缠绕之后,不锈钢丝跟钢琴的部件一起烧的,所以钢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钢丝结构里形成木炭。

 

图片图片

这位艺术家选择了反传统的新颖物料—不锈钢丝作为创作艺术品的材料。据说艺术家使用这种材料是因为它的可塑性、弹性、熔点以及耐氧化性的特征非常符合师进滇想表达和表现的东西。透过线的编织,勾勒出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种种形态,最终将钢丝演绎成精美的三维艺术品。而展览现场还有装置艺术家的吉他、大提琴、单车等等装置作品,据策展人介绍这位艺术家是唯一一位与品牌爱马仕合作过,所以值得到现场一睹作品的魅力!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我们继续进入另外一个展厅,这个空间里陈列的是艺术家杨述的系列作品,不难看出这位艺术家的创作真的别具一格,他将结构主义、表现主义、涂鸦等元素结合在一起,作品介于具象和抽象绘画之间,形成了极富辨识度,却又充满变化,呈现出层次丰富的作品脉络。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杨述 《2018 17号》

布面丙烯,200×150cm,2018

 

我们在现场也看到这位艺术家综合材料重组的作品,看久了会感觉轻松愉快,而且出片率也非常高喔~

 

图片

袁晓天《蜕变》

不锈钢丝网 尺寸可变 2021年

 

而这个空间现场还附带一个3平米的小空间,我们看到里面一件垂挂的装置,这是艺术家袁晓天特意为本次展览创作的一件作品《蜕变》。表面看上去是真以为是一件丝绸的衣服,但实际上艺术家使用的材料让同行的小伙伴们都震惊,据说艺术家使用火焰枪在工业金属丝网这种特殊的材质,用灼烧的肌理去呈现不同的画面与笔触,被火灼烧的金属丝网,焰色化学反应后,形成幻化万千的色彩,仿佛如拓印一般,火的痕迹跃然在透明如丝般的金属质地之上,同时也表达了女性是既柔美又强韧。

 


 

图片图片


 


这也是艺术家袁晓天另外一件大型的装置,实际上是两件作品放在一起,中间装置叫《Flow》将工业使用的金属丝网进行裁切、折叠、灼烧,形成独特的立体形状,所使用的金属丝网接近30米,延伸成两部分。“旋转、折叠,展现出一种开放的姿态。作品《The Year of Change》诞生于疫情期间,装置由灼烧的木架与翻飞的蝴蝶、花朵共同组成。现场我们看到的木头结构的装置其实也隐喻着我们的城市建筑,看起来很牢固不可摧坚的,艺术家使用火灼烧边缘的效果,在这废墟上有着花朵和蝴蝶,也表达着重生之意,艺术家希望能够通过作品给观众带来一些希望吧。

 

图片

 

上图的作品《自由之路》是艺术家袁晓天2019开始创作的作品,使用火焰枪将52位女性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名字烙在了一副金属丝网上。之后两年的时间里,袁晓天持续地将她所认可的女性姓名继续记录到这幅长卷上,名单越来越长,迄今已有200多位。艺术家袁晓天说这将是她一生的艺术项目,她会一直找寻更多不同领域的女性,相信留下痕迹的女性一定会越来越多。我们现场看到这画卷也很有延伸感,非常震撼!

 

图片

 展览现场

 

然而我们继续步入展厅的另一个空间,陈列的是艺术家叶洲的系列作品,现场给我们导览的周老师强烈推荐我们认真地观察这位艺术家的作品的语言,虽然看上去非常冷艺术,但是实际上作品已娓娓道出艺术家工匠精神,非常细腻,每一笔都是用手画的,然后还要反复调颜色又来画每一根线都不一样的。平面和立体观看的效果是有很大差距的,莅临现场才能感受到这些表面细腻而规律的笔触。

 

图片

 展览现场

 

然而我们继续步入另一个艺术家的空间,这里展现的是艺术家何唯娜不同阶段创作的作品。右边的系列作品让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画面中的花环像是一种仪式感的祭奠,花朵绽放的非常饱满璀璨,在木头上长出纸条,结成蓝色的花朵,仿佛在黑暗边缘中看到的希望。

 

图片

 

同行的观展者,有人说看到忧伤,也有人说看到希望,我想应该两者同时兼备吧。作品既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柔软,也有另一层面的隐喻,或者是一种人与时代的宿命,或者是女性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的自我救赎吧。

 

 

图片

 展览现场

 

我们走到了展览最后一个作品空间,这里展示的是艺术家马力的作品,据说艺术家对于宇宙的研究与探索非常热衷,策展人还特意选择艺术家不同颜色,不同角色的作品进行陈列,让观众感受作品的能量。而位于中间的作品给我们视觉震撼力最大,必须亲眼看画才能感受到,像极了一个黑洞要把人给吸走!

 

图片

 

 

图片

而展厅空间的另一边则是艺术家王瑋的系列作品,走近作品前才能感受艺术家中国工笔画的细腻和精湛,特别是色彩的运用非常唯美,她的系列作品都是关乎着女性内心的敏感,画中带着千言万语的禅语,让人看后充满平静,也让人内生欢喜。

 

 

 

  艺术家作品集浏览区 

 

图片图片

 

这场展览展馆还设置艺术家作品集浏览区,让观众更好地翻阅艺术家们的更多作品,进一步了解这场展览的艺术家们不同时期的创作作品。

 

 

这是一场具备当下时代、空间、节奏、秩序的迷宫花园,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其中,认真逛仔细看会发现惊喜,请速速前往现场感受一番吧!

 

 

图片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时间:2022年3月12日-2022年5月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