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您关注的公众号更新了!
标签:
艺术 |
Hello~好久不见!在这不平静的几个月里,我们经历了封闭管控和俄乌战争带来的影响,不仅如此,还有被医用棉签捅到生茧的喉咙。我们的公众号也因为疫情和美术馆停摆而停更了许久,想来也是感到生活百般无奈......但终于开始好转,不能无法外出的你,想必向往外面的世界已经很久了吧,快跟小编来看看四月展讯速递吧
01
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又迎来荷兰著名设计师Viktor&Rolf
同时,展览里也将展出由国际著名时尚摄影师 Arthur
Elgort、Greg Kadel、 Ellen von Unwerth 等围绕着 Viktor&Rolf
而创作的影像作品。此外, Viktor&Rolf 从 2008 年起开始制作精致的时装玩偶——24 组精准还原
Viktor&Rolf 时装秀场经典造型的时装玩偶,也是首次在中国展出,对于时尚种草的朋友们,冲啊!
02
一个人的空间象征学
这场展览涵盖艺术家彭立彪几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创作生涯关键节点。对于艺术家而言,江西古镇的老家和年轻的大都市深圳构成了他生活空间的两极,在过去和未来间、在传统和现代间不断互相对抗着、消解着。
不可描述的再分解和在构建(四)
彭立彪 作品
香樟木
他选择了木头作为雕塑创作的材料,一方面借用了中国古建筑中的木雕构件,用“局部性” 暗示着整个缺失的建筑空间,指涉着在激进的现代化下断裂的传统。另一方面,艺术家又巧妙地将代表着西方物质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波普艺术融入其中,特别是受到德国艺术家史蒂芬·巴尔肯霍尔(Stephan Balkenhol)的启发。新和旧、中和外、传统民俗和当代流行共聚一堂,在同一个造型下冲突着、消解着,在双重意义系统的动态张力下,创造出艺术家个人独特的空间象征学,值得一看!
03
艺术人生
由国际策展人李龙雨(LEE Yongwoo)教授策划的《黄锐:艺术人生》展览,是近年来艺术家黄锐展览作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个展,包含六段依序展开的故事,包括与“星星画会”有关的作品及资料、黄锐早期艺术、日本时期创作的绘画、雕塑和装置作品。好物门往期深度报道:值得逛的跨年大展:中国当代先锋人物的艺术人生
而针对受疫情影响未能在原定展期内参观《黄锐:艺术人生》大展的朋友们,过往购票记录依然有效!请凭小程序中的购票证明到场观展,不要错过中国当代艺术教父黄锐老师这场难得的艺术生涯回顾盛宴~
04
飞去来器
“OCAT双年展”是在华侨城集团长期支持下发展起来的重要品牌项目,前身是“深圳雕塑双年展”,2021年正式更名为“OCAT双年展”。本届双年展的主题“飞去来器”,原是一种澳大利亚原住民使用的工具,投出后能飞回原地,既意味着全球化与在地性的共生,又昭示出个人与集体的共融。主策展人冯博一表示,期望这次展览中的能量形成合力,以艺术转化的方式,唤醒我们对社会的责任。
“百物之息”单元现场
展览的整体策划是由主策展人提出主题、框架和策展方式,然后邀请11位联合策展人,根据展览场地分别提出十个单元的策展方案,并给予独立地展开和完成。这种临时策展群体所形成的“组合”和“平权”机制,打破了以往周期性大展的单一模式,以多方位、多触点地“去”策展的中心化,抵达“众声喧哗”的一次策展民主化的尝试。70余位/组艺术家的近百件/组多媒介方式的作品,以及展览期间安排的论坛、工作坊等活动项目,一并堆叠地构成了这次双年展所针对的问题意识,具有前瞻于未来的当代艺术生态的多维景观,值得亲临现场体验喔~
05
《化境——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由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英盟当代艺术馆联合主办,深圳华侨城文体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由朱倩担任展览总监,何桂彦担任学术主持,唐红萍、左茜茜担任策展人,集中呈现了何多苓、何唯娜、罗发辉、马力、师进滇、王瑋、杨述、叶洲、袁晓天这九位当代艺术家的共五十四件架上绘画、雕塑与装置作品。
《化境——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展览现场
何多苓作品
我们可以在这场展览中看到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不可忽视的女性力量。王瑋、何唯娜以女性艺术家的身份跳脱社会意义上的性别平权,并将女性形象及其暗喻、象征等构成讲述的重要因素,并且用水墨以超现实风格传达生命力的思考。
06
此时此在的迷语
建筑与有机结构与现象”是建筑师黄泽林基于内部建筑的思路,以大得画廊的空间整体作为建筑装置的概念进行重构与呈现后而拓展的建筑学探思。
黄泽林|实墙实不
木工板,水性内墙乳胶漆
尺寸可变,2021
或许空间的延展性与开阔感并不只决定于可测量的数据,而是一种综合维度的身体感受。在本次展览中环绕画廊空间的墙的数量是原来的两倍,但在场的人们感受到的却是一种轻盈延展的自然广阔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