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行动研究方案(吕墅中学)

(2016-03-23 21:24:17)
分类: 研究计划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行动研究方案

新北区吕墅中学  祁彩琴

一、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 名著

在百科词条中名著的定义是这样的: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学作品。明确这个概念对于名著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文化快餐氛围的影响下,很多的文化商人对名著原作进行“删繁就简式”的“手术”,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导读式名著和青少版读本,这类读本起到了推广名著的作用。但是经典名著是人类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无与伦比。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它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力,远不是那些简化本、青少版读本所比得了的。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读好名著。

2.活动化名著阅读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兴趣是阅读的前提,学生没有兴趣的阅读只能是应付差事,收不到什么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的求知欲,从课内到课外,因势利导,降低学生在阅读名著方面的心理压力,开展多种活动,创设氛围,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在课内阅读时可以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阅读重要章节或段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从而进行课外的深层次的阅读实践和拓展延伸。

3.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今天的中国,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生活内容的日益丰富,能坐下来安心读点书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读书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少。去年,中国只有51.7%的识字国民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同时,人们读杂志的比率更比5年前下降了一半之多。同时,只有不足1000万人喜欢阅读小说、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作品。很多青少年甚至不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对于中国当代的文学作品及作者能说出一二的不足10%。他们熟悉的除了《哈利·波特》,就是日本漫画书中的人物。而在欧美等国家,随处可见的是,在机场、车站,甚至娱乐休闲的间歇,人们捧起一本书在读。

文学名著是人类历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文学大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它经过尘世的磨练、岁月的洗刷,被一代代的读者奉为经典,具有不朽的价值。对于处在成长过程中,正在初步建立人生观、世界观的青少年来讲,文学名著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广泛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应用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民族感情,积淀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研究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定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也是中考必考内容,而且近年来还加大了对名著的考查力度,但令人尴尬的是它并没有引起老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他们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不愿把钱花在这些“闲书”上,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到了中学名著阅读虽然是必考内容,但学生也只是读读课本提供的名著导读内容而已,几乎没有学生走进名著认真阅读过,学生的知识面及其狭窄,极不利于语文学习。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一些名家经典篇目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语文学习开辟一条更宽广的大道。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重点

(一)研究目标

因名著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名著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也很痛苦,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名著阅读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本课题将从促进初中生名著阅读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名著阅读教学。旨在通过研究,找到“对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选择,实现名著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探索名著阅读有效性指导的新途径,构建名著阅读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实施名著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让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解决我校名著阅读教学中的难题,提高我校语文教学成绩与写作水平。

(二)研究内容:

1.强化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养成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阅读名著的习惯,使其掌握科学的名著阅读方法,提高作文写作与语文成绩。

2.提高名著阅读文本选择有效性,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名著阅读习惯,积淀文化底蕴,培养人文素质。

3、通过阅读名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鉴别能力、创新能力,推动学生个性化阅读与深入阅读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4.探寻名著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基本特征,发现影响语文课堂著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给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提高我校作文教学水平与语文名著阅读课堂教学水平,进而推动我校的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持续、深入地发展。

5、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课程系统,构建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重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二是教师指导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名著的选择指导与推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和初中语文课本里“名著导读”推荐的书目,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

2.名著导读课的教学与研讨。

邀请语文组全体成员参与,每两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用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师生交流,教师研讨。巧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一定要上好阅读指导入门课。

3.名著阅读课优秀课例的收集与整理。

积极向同行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找到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利用图书室和网络收集信息和资料,学会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学会与他人分享读书心得,合作展示读书成果等等,力争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名著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制定阅读计划、名著阅读卡、阅读交流情况表、学生名著阅读活动评价表。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56——2015.9

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完成名著阅读指导入门课的准备工作,学习相关经验,布置阅读任务。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和完善。

2.实施阶段(2015.9——2017.9

语文组全体老师参与,通过组内听课评课,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每两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用于学生阅读交流和教师指导,建议教研组长一学期开展一次“名著导读课”课例评选活动。

教师要时时监控,帮助学生选择书目制定计划,做好入门指导,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开展好合作交流活动,定期进行成果展示,开展名著知识竞赛,做好阅读评价,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中途要进行一次总结交流,适时调整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2017.9——2018.5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论文,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状况及成果。

2.课堂调研法:运用调查法、观察法进行名著阅读的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此观察、分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与需求,同时促进了自己不断地反思与改进自身教学行为,争取更好的教学行为与效果。

3.行动研究法:深入课堂,将从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再反思,并逐步积累经验,

4.案例研究法:根据教学案例分析整理,由实践上升到理论进行探讨,为课堂教学提供范例。开展经验交流,总结推广高效开展名著阅读教学的经验。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整合并优化符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名著、阅读方法,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研究,“自由阅读——意志阅读——习惯阅读”保证活动有效开展。

2.探索”积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过程、措施,研究名著自主阅读活动的实施策略,构建名著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名著阅读教学评价模式。

六、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阅读方法,完成推荐书目的阅读任务,读有所得,读有所获。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唤起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对阅读的重视。

2.有质量的教学实践课、成功的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

3.完成课题总结报告,撰写相关论文,形成研究成果。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专家引领

本课题研究顾问朱芒芒为江苏省语文教研员,朱老师学问渊博,经验丰富,他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顾问赵国琴老师是新北区教研员,她博览群书,教学经验丰富,对语文教学有独到而深入见解,她将对本课题作全息性指导。课题领衔人田卫华老师理论知识深厚,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他将直接指导引领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

2.主要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②张定远《重读叶圣陶 走进新课标》,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③路海东《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④杨慧慈《加强文学名著阅读的原因及措施》,《河南教育》,2006年第4

⑤魏丽敏《名著阅读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濮阳技术学院学报》,20068月第三期

⑥钟启泉《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⑦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⑧王伟《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综合天地,2006.4

⑨刘翠芹《浅谈名著阅读活动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中国农村教育,2006

⑩谢银根《语文教师与文学经典》,教研天地,2005.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