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顶5座高峰后 华耐登山队向珠峰发起挑战

(2017-04-05 22:22:51)
标签:

杂谈

​​

“人类为什么要攀登高峰?”

“因为它就在那里。”

这是英国登山家乔治·雷·马洛瑞在被美国记者不停追问为何要攀登珠峰时,抛出的答案。

今天,华耐登山队正式向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出发。在5天前的3月31日,在主题为“致·高点”的攀登珠峰启动盛典上,华耐家居集团、华美立家董事长贾锋身着登山服,与华耐登山队共同向珠峰吹响号角,这也是华耐登山队“7 2”目标即将攀登的第6座高峰。

http://p3.pstatp.com/large/1af90003f99ef65872f1华耐登山队向珠峰发起挑战" />

“7 2”是指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点的极限探险活动,代表着极限探险的最高境界。作为中国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登珠峰对于华耐登山队来讲,有着不平凡的意义。

“人与山相逢,就会产生奇迹。”原国家登山队教练、巅峰探游创始人孙斌引用了这样一句名言,道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极限运动。

孙斌向盒饭财经表示,当一个人经历极度艰苦后,再次回到普通生活的时候,会得到非常大的满足感,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攀登这项运动的原因,攀登满足了人们许多需求,包括生存需求、安全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社交需求等等,所以人们才会克服种种困难去尝试和挑战。

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登山与企业有什么关系?登山对行业和个人有什么意义?

对于这一问题,贾锋在现场讲到了自己的看法:登山虽然难,但很快就会结束,可是经营企业却是没有尽头的,就像是永远在爬一座山,你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环境的适应和改变。

http://p9.pstatp.com/large/1af600040d7001c2c21a华耐登山队向珠峰发起挑战" />

登山对于贾锋的意义在于,这一项运动让他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获得了解放和坦然面对的勇气。

“可能我上不去,但是还要去,因为我有勇气面对上不去的失败。”这是贾锋回忆起当时孙斌问他想不想攀登珠峰的回答。

也许是拥有直面失败的勇气,也许是不甘于平淡,希望活得精彩,也许只是为了一次挑战死亡的孤独,企业家们在极限运动上的思考可能会比这些更哲学和抽象。

“毅力如何培养,耐力如何形成,对于企业家精神也好,或者现实生活中也好,是很有帮助的。”贾锋在现场表示,如果没有坚持的精神,其实很多事情是有去无回,有头无尾,只有坚持才容易有机会。

在孙斌眼里,贾锋有两点非常值得敬佩和学习,坚持精神就是其中之一,正是拥有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贾锋才能在攀登过程中坚持到最后,才能在企业管理中坚持到最后。

“他(贾锋)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孙斌说,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所以锻炼和训练的时间要比其他队员都少,但贾锋会在聊天和观察中去主动学到很多。

这不是中国企业家第一次攀登珠峰,此前登上珠峰的企业家已经有不少。例如王石在2003年就成功登顶珠峰,当时他52岁,成为中国年龄最大的登顶珠峰者,再例如张朝阳,在他眼里,登山无非是“一种生活态度”。

即便所有人都对登山的危险系数心知肚明,一不小心便会危及生命,但依然有很多人愿意选择这种挑战。黄怒波就曾说道:“我们要一种悲壮的、精彩的(生活),绝不要苟且偷生的、安逸的长命百岁。”

山峰有高度,但人生和企业没有高度。回归企业本身,当世界更加开放、产业进入全球化的当下,贾锋认为:“作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如何在未来充满挑战和变革的变化中不断的抓住机遇,适应环境,挑战新的高度,这是我觉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企业家、每一位朋友都可能要面对的思考。”

编者注:

在过去的四年内,华耐登山队已经成功到达了5座高峰最高点和北极点:

2013年11月18日华耐登山队11名队员成功登顶海拔5895米的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最高峰乌呼鲁峰。

2014年5月18日华耐登山队10名队员成功登上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峰。

2014年12月5日,华耐登山队四名队员成功登顶海拔6964米的南美之巅-阿空加瓜。

2015年7月10日,华耐登山队马建国、宋强成功登顶海拔6193米的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峰。

2016年4月24日21点57分,历经7天7夜的极地徒步行走,华耐登山队成功到达北极点。

2016年7月30日,贾锋与华耐登山队成功登顶7456米慕士塔格峰。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