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每日怎么办
- 投资人赤膊上阵“撕对手”不是投后管理
投资人对被投企业的爱,即使能够做到毫无保留,但去炮轰被投企业的竞争对手,还是比较罕见。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朱啸虎先生是个例外。
作为滴滴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也参与了滴滴快的的合并,他最近再次炮轰神州专车。文中对神州专车的订单增加量、年空驶率、运营成本、盈亏平衡点等诸多数据提出质疑,认为神州租车 优车“如此高的股本回报率,我在别的重资产行业没有见到过”。 最后还向神州抛出了4个问题:
今年上半年空驶率是多少?
为什么第二季度在有大规模充返的情况下,乘客单均实付反而比第一季度高?
今年上半年离职的6000名司机原来用的车辆由哪家公司承担了成本?
司机的月流失率是多少?
所谓“再次”,因为已经是朱啸虎继今年4月份之后,第二次指名点姓的质疑神州专车。客观讲,两篇文章都并非谩骂,而是有大量看似专业的财务分析支撑。而神州专车创始人陆正耀有“老会计”之称,是中国企业界最会算账的人之一,这方面如果神州觉得有必要反驳,自然也会拿出数字说话。本文的重点并非是趟这潭浑水,而是想讨论一下什么是“投后管理”的正确姿势。
基金的项目的投资周期,四大组成部分就是“募、投、管、退”,几乎每一家专业的投资机构,都会说自己能给创业者除了钱之外,还能带来其他的价值增值,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维度:
团队建设:人对了一切都对了,但找到对的人永远是创业公司最大的痛点,许多vc都曾帮助被投企业找到技术、财务等领域的合伙人或者高管。
运营基础:随着公司发展,协助创始人补足法务、会计、组织架构等方面的短板,帮助被投企业走出“野路子”。
把控风险:观察竞争态势和市场大趋势的变化,尽可能降低企业的试错成本,缩短完成目标的时间,提醒创业者注意现金流的健康程度。
人脉网络:帮助创业者,特别是缺乏足够经验与阅历的创业者拓展人脉。很多投资机构都有自己的创业者俱乐部,会定期举办一些聚会,给创业者提供思想碰撞和资源对接的机会。好的vc至少能为创业者提供3——5个真正有价值的人脉。
品牌背书:如果投资者与所在基金在业内备受尊敬,无疑会给被投企业赢得光环,帮助其吸引到更好的员工与后续投资者,这也是为何红杉、经纬能有更大几率找到、投出好项目的原因之一。
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会强调自己尊重创始人,帮忙不添乱,不会插手公司具体事务,但实际上,因为不同机构或者投资人的风格不一样,对创业者施加的影响也不一样。另外,有时创始人也需要投资人在一些看似“越界”的问题上加以援手,甚至在个人婚姻、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时,能扮演心灵导师角色。
以上所说,皆为常识,但是朱啸虎看起来有点违背了这个常识,为被投企业增加了一项服务,就是撕逼,如果非要为这种撕逼加一个状语,那就是“专业的撕逼”。
话说戳破泡沫,人人有责,刘姝威教授批评过很多公司,远的有蓝田,近的有乐视,就赢得了很多尊重。
关于重运营模式与共享经济模式孰优孰劣,本来就有各种争论,朱啸虎作为业绩颇佳的投资人,自然可以亮出自己对行业的观察。
不容错过
- 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马云
未来30年一定不会只是“互联网公司”的天下,未来30年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公司,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国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年轻人的天下。我们必须把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资源能够普会化,才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巨大的福祉。
互联网没有边界,就像电没有边界一样。今天没有人能拒绝用电,未来就不会人去拒绝使用互联网,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网络而存在。
过去是知识驱动,未来是智慧驱动,只有把握住未来才能够生存。过去以制造业为中心,未来将会以创造业为中心。以制造为中心的时候,需要能源、电、石油,而未来我们需要的是数据,需要智商,需要情商,更需要“爱商”——EQ、IQ、LQ,LQ就是“Quotient of love”。
联想董事长兼CEO 杨元庆
面对智能互联网带来机遇与挑战,企业都在进行调整和创新,有两个趋势非常明显:
一是 “服务化”的趋势,各厂家都在整合设备、云和服务,开展集成式的服务创新。
第二个趋势,就是要求产业里面能够制定出公开的协议、规范、标准,进行开放式的创新。
集成式的服务创新和开放式的技术创新,这是互联网两个大的发展趋势,把握住它们,就可以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继续领航前行。
百度董事长兼CEO 李彦宏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个市场已经成熟,这个风口已经没有可能出现独角兽。未来的机会在哪里,我认为是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未来的方向让我感到兴奋。比如乌镇园区外面就有百度的无人车让人试乘,今天你可以体验无人驾驶;百度的翻译目前可以支持20多种语言;比如智慧医疗、物流系统、客服,我们都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改进。无论是2C还是2B的可能,都让我很兴奋,我们需要重新想象每一个市场、每一个行业。
小米科技创始人兼CEO 雷军
消费者买的是产品,如果产品没有足够的技术创新消费者不会购买,其次还要有商业创新,只有这两项都具备,才会异军突起。在过去几年,小米的方向非常清晰,就是如何在在整个互联网领域里寻求突破,到这个阶段大家的精力在考虑人工智能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帮助手机做到何种程度。
互联网经济下一个引爆毫无疑问是人工智能,今天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在创新,出现引爆中国市场的产品还需要一两年,但不远了。现在各方面的产品层出不穷,今天大家都在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在哪些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