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2024-02-23 08:07:20)
标签:
教育 |
不仅教师要学会提本质问题,更要鼓励学生自己提本质问题。我们希望学生能拥有话语权,能主动发问。
教育的一个长期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更好的提问者,因为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就长远看,在现实世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即使是从眼前看,提问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汲取新知识的能力强弱 ,能提出问题证明学生在积极地思考。学会提问是有效组织学习内容的途径,他们头脑中产生的一个个问题往往就是把思维的“电路系统”点燃的节点。
当然,不仅要能提出问题,而且要提有意义的问题,也就是说不能引导学生提出为问而问的“假问”,而是倡导提出想问才间的“真问”。比如老师请学生就“轮子”主题进行提问,学生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有“有正方形的轮子吗?”“世界上最大的轮子有多大?”“轮子可以说话吗?”等,这些就是“假问”。要想让学生真的能提出问题,就需要激活他们的生活体验,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些案例,也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现实世界中的轮子。学生基于丰富的案例会提出像“为什么轮胎都是黑色的?”“为什么汽车上的轮子有花纹,而手推车上的轮子是光滑的?”“为什么小操场雨棚下面有很多轮子,井且前后大小不一样?”这样的“真问”。
大概念教学在引导学生提问上具有优势,小概念教学中都规定好了“答案”,留给学生的探索空间非常有限,很难引导学生真正地思考和讨论。不过,即使在大概念教学中,提问能力也是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的。可以通过提供示范和支架,逐渐由教师提问过渡到由学生提问,最终让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提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