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大家学堂”培训心得(二)

(2023-11-21 10:02:12)
标签:

教育

为什么要进行大单元教学?钱老师在《大观念视角下的美术单元学习设计与实施》的讲座中提到:“以造房子为例,区分于水泥、钢筋、门仓这类内容单位,单元指的是整个房子。我们以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整天忙着搬水泥钢筋,但是最后不会造房.....所以我们站位要从知识点转向单元,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大单元成为了课时和学生之间承上启下的平台(载体),这就是大单元设计。”这句话对我启发特别大,美术老师的教学要以知识为工具,真正做到为理解而教,为迁移而学。

按照所对应的大概念的大小不同,可以将单元分为宏观单元、中观单元和微观单元。不同单元的容量不同,宏观单元对应的大概念最高位,容量也最大,中观单元容量次之,微观单元则最小。但宏观单元和中观单元很可能是无形的,也可以说它们成为教师的一种“整体”意识;而微观单元则是有形的,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教学。宏观单元是围绕整个学科高位的大概念或者跨学科大概念组织的集合。因为这类大概念几乎贯穿在所有的教学中,呈现弥散性,所以宏观单元容量很大,在一定意义上等同于“课程”的概念。越是高位的大概念,迁移性就越强,但同时它们的建立也需要更多的案例加以支撑,因此时间跨度也很大,往往是全学段的。也正因为如此,宏观单元往往最容易被人们忽视,这也是我们难以建立起高位的大概念的原因。只有教师们头脑中有这样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框架,才能保证每节课都是在为“素养”而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