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培训心得
(2022-09-20 22:07:15)
标签:
教育 |
娄小明在老师在讲授边际教学时提到的一个表征使我深受启发,他指出要在课堂教学中“一课只说一句话”,根据目标指向,调整问题。例如在《精细的描写》这一课中提问学生,精细的描写主要采用什么方法?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不易回答。可以分解为,哪些地方是精细的描写?采用了什么线条?旁边采用了什么线条?通过问题指向,指明路径。学生就容易回答了。这让我想到我的课堂教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提问学生的问题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娄老师通过具体课例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课堂设问的方法。
太仓市的魏丽风老师对新课标引领下的美术课堂问题链设计进行了分享,她首先讲到了问题链及问题链设计的由来及发展,使我对问题链的发展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进而指出应让学生的成长从提高“解答试题的能力”转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转向提高“做事的能力”,所以教学要改变从前“去问题化”的模式,实现解决问题的教学、生成问题的教学。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并产生新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获得的过程。而具体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就是实现深度学习的过程。魏老师的分享使我认识到了问题之于课堂的重要性。
随着2022年新课标的颁布,使新课标成为了教师教学和研究的新方向。侯亮老师就新课标的颁布提出了自己对于美术教学的展望,为我们分析了新课标的“五大变化”和“四大突破”。其重点讲到了艺术的核心素养,他认为大单元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康庄大道,教师只有进行大单元设计,像学科专家那样思考,才有利于教师理解学科育人的本质,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培训的最后镇江市的袁海芸老师为我们分享了《美术项目化学习中的协同育人》。项目化学习强调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需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实施项目化学习,实现协同育人?袁老师提出要:铸牢文化底蕴,落实立德树人;架设学科桥梁,实现深度学习;巧用多方资源,家校社协同育人。并以具体教学案例展示了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使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