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从文《边城》中的“善”分析

(2019-12-22 00:09:17)
沈从文《边城》中的“善”分析
汉语言六班 何雨濛 201811060610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书,主要讲述了在川湘交界的小山城“茶峒”中住着的主人公翠翠与她爷爷的日常生活以翠翠与少年英雄傩送之间的爱情故事,少女翠翠及茶峒众人所自然展现出的“善”是全文一个很大的亮点。
文学价值的善,是指文学要反映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健康发展的追求,对人类和平、幸福的向往,以及对人类与环境和谐关系的珍惜等。也就是在追求真理和进步的过程中与人为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
翠翠生于一个几乎可以说是与世隔绝的小山城“茶峒”,小山城民风淳朴,这世外桃源般的小山城,“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常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躲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这般人间仙境,很难不养出翠翠这般玲珑剔透的人儿,“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生活在这个周遭人们都淳朴善良的地方,翠翠的善良与豁达是骨子里透出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无忧无虑,没有烦心事污染她纯净的心灵,在极大程度上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老船夫用一条公家的渡船,无私地摆渡来往于小溪两岸,不求回报。偶尔有人心有不安,给老船夫几个铜板,老船夫也会全数退回,实在推脱不过,老船夫就会用这些钱去给路人买茶叶和草烟,一扎一扎慷慨奉赠,热情至极。这可能是我们这些常年浸染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的都市人无法理解的,隐隐透出“傻气”,但在那个淳朴的小镇上,就一切都说得过去了。小镇里人们都是这么善良,在他们看来,“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他们对自己每天充实忙碌的农余生活已经是十分满足了,不会去贪图那些身名之外的钱财,不会有那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们各自在分定的日子里,怀着对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多给你一两肉”这些小事也是常事,镇里的人也不会觉得谁占了谁的便宜,与人为善,人与人之间都交予真心,这确实是现代人所心生向往的一种善良淳朴的生活方式。
就连文章最后,大佬天保下茨摊出事,熟悉水性的他本不会有什么意外,但心事重重,难免不会出差错,翠翠在此间或多或少有些关系。但在老船夫去世后,痛失大儿子、小儿子也赌气下行的船总顺顺也并未因此对翠翠有任何其他的偏见,仍是尽心尽力地同他人一起帮助翠翠一同料理老船夫的后事,甚至主动提出将翠翠作为傩送的媳妇接回家去,实则将人性中的“大善”表现得淋漓尽致。
《边城》中每个人物所展示出的大善,都真切地反映出了世间真善,将作品上升到了一个更能感动人、教化人的高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