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分析 15中一刘滢
(2017-05-02 18:16:54)“霁月难逢,彩云易逝。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段判文是对晴雯的描述, 她的性格、一生的遭遇都浓缩于此。她虽然只是一个丫鬟,但却是大观园里很独特的一个,有着自己的魅力。
首先,从“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两个词我们就可以看出,她是虽是一个身份低下的奴婢,却有着很高的心气。换句话说,在她脑子里,主子与奴才之间的尊卑秩序并没有那么明显,她会觉得主子与奴才其实都是平等的人。在第三十一回,她伺候宝玉换衣服的时候,不小心把他的扇子跌到地上,摔断了扇骨。宝玉因为心情不好感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这么顾前不顾后的?”她竟然大发了一通脾气,连带宝玉袭人都被她数落,又哭又闹的。要是换了其他丫鬟过来,是绝对不会向宝玉发脾气的,听了他的几句数落自己默默地忍了就是了。但她却不会如此,除去宝玉平日并没有太多主子的架子的因素以外,她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既然大家都是一样的,就断没有谁平白挨了其他人的数落还不能反驳的道理。所以她才要哭,才要闹,借以发泄自己挨了骂心中的不平。
她不仅在宝玉面前是这般模样,就算是在王夫人那里也没有低眉顺眼,逆来顺受。在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凤姐带着人来到怡红院。晴雯那天上午刚刚被王夫人叫去,在那里被说了一通。聪慧如她怎不知道晚上的抄检很大程度上会对着她来。常人在一番审时度势以后,基本会选择老老实实打开箱子,顺从地让他们检查,不愿再让王夫人心生不快。可晴雯却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这样做,不仅表现出她坦坦荡荡,问心无愧,而且还透露出对抄检一事,对王夫人的不满。她不曾畏惧过所谓的“权威”,甚至还敢于挑战她,这在权力关系纵横复杂的贾府里是难得一见的。众人都巴不得贴到主子身上去溜须拍马,以求一些赏赐或是提拔。可晴雯却不阿谀奉承,在大观园里就像一股清流,不同流合污,只专心做自己。
判词里还有一个词“风流灵巧”,这就说晴雯不仅仅生得一副好样貌,“与林妹妹有几分相似”,而且还心灵手巧,聪慧过人。这一点可以从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看出来。一件俄罗斯国的孔雀裘被烧了个洞,“不但能干织补匠人,就连裁缝绣匠并作女工的都问了,都不认得这是什么,都不敢揽。”但晴雯拿来细看了一会儿就说:“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得过去。”而在大观园里除了她,没有谁还会界线。她忍着身上的不适补到四更天,最后是“若不留心,再看不出的”的效果。从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晴雯是众多丫鬟中女工最好的一个,同时也很有见识。外面那么多工匠都不认得的孔雀金线,她认得。旁人都不会的界线,她会做。晴雯并非是宝玉身边一个只会自命清高的花瓶,相反她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有她自己的过人之处。
晴雯身上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她的率真直爽,她的“真”。就拿坠儿偷了平儿镯子这件事来说。晴雯一知道是坠儿偷了镯子,“果然气得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被宝玉劝住了才罢。后来看见坠儿蹭了进来,抓住她的手,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就乱戳。此时的她还在病中,却不顾自己的病情,知道了坠儿的盗窃行为就一定要教训她。她自己从不做偷鸡摸狗见不得人的事,更是容不得他人如此。在大观园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里,她不仅不会像袭人那样刻意讨好王夫人等主子或是打小报告来得到益处,也不会对一些看不过去的事情忍气吞声。相反的,她有什么话当面就会说出来,不藏着掖着,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现出来,不会顾及太多。
她对于宝玉的那份“真感情”也是明明白白地表现出来的。她会亲自搬凳子爬到高处把宝玉的一副字挂好;她会不顾自己的病情强撑着帮宝玉把雀金裘补好;她也会设身处地为宝玉着想,替他想出躲避父亲检查的法子......晴雯不像其他人,有什么情感会选择藏起来,生怕别人看见。在她那里,爱就是爱,恨就是恨,一切都是再清楚不过的。
在平儿口中,“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碳”。由此可见,大观园里大多数人都知道晴雯的脾气与品行。她是一个端得正行得直的人,而且眼里容不得那些偷偷摸摸的小动作。不论是小丫头,老妈子,还是其他大丫鬟,只要做了她看不惯的事她都会冲出去说一通。她与宝玉的感情,更像是兄妹之情。而且就算他俩的关系再亲密也从未过界。袭人都已和宝玉“偷试云雨情”,作为房里的第二大丫鬟,她并没有仗着自己的美貌聪慧与宝玉发生什么事情。而且当她看到袭人麝月和宝玉有一些亲密的举动时还会冷嘲热讽一番。在晴雯临终之前,她对宝玉说:“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是的,她一直都是个清清白白坦坦荡荡的人,从未做过见不得人的事。这在“只有门口的两头石狮子是干净的”贾府,更为珍贵。
《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典型性的。身为一个丫鬟,不曾见风使舵左右逢迎,不曾偷鸡摸狗使坏心眼,仅凭着自己的性子,堂堂正正的做人。晴雯的坦荡、真实、聪慧、不屈从于等级权威等特征就是她性格中最有魅力的部分。她是贾府中独一无二的一个,虽说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但她和黛玉也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她们都一样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但黛玉身上的那份多愁善感是晴雯不具备的。她可以尽情地或笑或骂,她可以把撕扇子当作乐趣,她过的是更加畅快的生活。
也就是因为她的性格,才让她在贾府一众丫鬟中凸显出来,却又有些格格不入,直言快语嫉恶如仇的她里里外外得罪了不少人。这才导致了最后因毁谤而被赶出贾府,悲惨离世的结局。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在第七十七回就彻底结束了,但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生命的魅力,让读者不容忽视和忘却。
其次,晴雯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也体现在她有深度的灵魂上面。在贾府那样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等级制度是十分森严的,主子与奴才是有着云泥之别的。但晴雯却不把这些等级制度当回事,她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所以她敢于反抗,敢于蔑视。都说贾府只是清朝封建大家庭的一个缩影,曹雪芹塑造晴雯这样一个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内心对于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没有谁生来就该是奴才,就该被人呼来喝去,人与人本就该是平等的。封建制度在清朝末期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它的弊端早已显现出来。晴雯的反抗在其他人心里一定也是存在着的。大家对等级对权威早有不满,只是没有表现出来,晴雯却将大家共同的不满化作了行动。她的性格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希望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
再者,晴雯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给人的感觉是很真实的。她不会像一些高大全的小说一样成为一个逆流而上的英雄。她确实做了反抗,确实保持了自我不肯动摇,但最后的结果也是反抗失败,在王夫人的绝对权力下被赶出大观园,凄苦地死去。如果她的形象是一个屡屡挑战权威,与众不同,最后却毫发无损的“英雄”,反而不真实了。就是最后有了她的死亡,才让这个人物真实。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是少不了的。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只有谨慎地处理好和周围人的关系,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宝钗就是最好的例子,相较于黛玉的清高,她的处事圆滑确实赢得了所有人的好感。这就是现实。所以就以晴雯平时得罪了那么多人的情况来看,遭到“毁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一定有很多人在王夫人面前打过她的小报告,添油加醋地说了不少坏话,这是生活真实的样子。她的性格虽然具有魅力,但也就是这个性格才造成了她的死亡。一切都顺理成章,符合逻辑,她的灵魂还是很大程度上显现了历史的真实的。
最后,晴雯的性格和灵魂是很合乎理想的。她不仅有美貌,而且聪慧过人,有过人之处,性子又是那么刚正直爽。虽然称不上完美,但也会是很多人理想中的样子。都说大观园里很多人都不喜欢晴雯和黛玉,那是不是也可以解读为她们做了别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说了别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他人对她们的不喜,是否可以看作是变相的羡慕,因羡慕而生出嫉妒。在她的性格中传达出了一种“正能量”的东西,那是与赵姨娘,贾琏等人有明显的不同的,符合大众的审美理想。
综上,晴雯的人物形象是具有特征的富于魅力的典型人物。因此才会被很多的人记住,经历漫长的时间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